关于选择我们常说要弄明白“哪个更重要,哪个最重要…”,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我们能知道哪个更好,哪个最好,就不会存在选择的问题了。
又,有人统计说我们决定上哪个大学、选择哪个专业、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所做出的重大决定都是由感性做出来的,而后再为它寻找理性的理由合理化。
生活中我们确实经常面临让人决心选择一方但又不甘心放弃另一方的纠结,而之所以这样的纠结不是对于他们只知皮毛而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如何破局?以往我曾听信别人、也曾就某一点感性判决、再或者在心中丢个骰子。而这次终于找到相对客观的方法,关于求职在之前的一片文章曾摘录到:
一,期待别人能理解你的境况并且给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不现实的。职业选择这种大事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决策的优先级都不同。所以不管你问谁,得到什么样的回复,最好都别太当回事
二,问一切问题之前想一想自己是真的想获取一些建议,还是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然后找一个人来肯定一下你的意见给你壮壮胆?
三,人的所有纠结都来自于我们想要所有东西,但发现根本不可能,但又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四,如何开始寻找 :
①穷举你理论上的所有选择。
②计算数学期望,即:概率和赔率。
五,选择:
①想象一下你这个选择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然后这个结果你能承受么。如果完全不能承受,那最好别这么选。因为长时间活在一种对自己生活的厌弃里是非常糟糕的体验;
②想象一下这个选择的 upside (潜在带来的回报和好处)在哪里,你有没有可能参与到这个 upside?
现在经过层层筛选,我拿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但不知去往何处。A公司处于快速扩张期,业务模式思路明确,步伐紧凑,公司氛围欢乐愉快;B公司业务刚入正轨,举办过几场大型峰会,有独角兽潜质,任重道远;C公司行业初具名望,业务高歌猛进,管理不太友善,评价欠佳。
于是朋友建议我细化几个维度按权重进行量化,如下:
在调整了两三次维度及重新打分之后依然是A公司评分最高,这里面维度、权重、分值不必要与客观一致越符合自己越好,所以结果一出也就不用在纠结于选择。
而同样的,类似于在哪个城市工作这样的大问题,量化评分或许是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