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年轻的时候只身一人嫁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常州,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好在上头没有婆婆给她站规矩,一进门就开始掌家主事。
当我寄住姑姑家时,姑姑已经进门十年有余,前门后院菜地鱼塘打理的齐齐整整井井有条,闲暇之余还能操着一口生硬的常州话跟邻里的阿姆婶婶们摸几把纸牌,生活惬意融洽。
常州地处江南,菜品偏甜,姑姑嫁过来后不得不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开始做一丝辣都不带但凡红烧的菜必放糖的江南菜。勤快的主妇永远上手很快,等我入住时姑姑的手艺已经获得了村里的“官方认证”。
姑姑家有三个鱼塘,所以荤菜里鱼吃的最多,红烧鱼、鱼划水、鱼头豆腐汤、清蒸鳊鱼……从小吃到大,有时候会想,我比在老家长大的亲妹聪明的原因或许就在这里。所以长大后学会的第一道硬菜就是红烧鱼,虽然都是姑姑口述经验自己摸索实践,但味道却越来越好。
热锅凉油,鱼身划花刀,肚子里塞葱段姜丝,油微热时将整鱼滑入锅中煎到两面金黄,然后就是最重要的放料阶段,曾经以为红烧的菜会用料很多,后来才发现,酱油黄酒白糖就可以闷出一锅甜鲜,不加一滴水纯靠黄酒熬出的酱汁才会浓厚提鲜。
菜品色泽红亮、酱汁稠浓、肥糯油润、肉滑鲜嫩。油亮亮的酱汁裹在露出白肉的鱼身上,一筷子下去,白色的肉、酱色的汁,就这么纠缠在筷子上,舌头一抿鱼肉就顺着口腔滑入腹中,独留下满腔满口的甜鲜味,胶质感十足却不会让人口渴发腻。
每每家里来客,姑姑总会做红烧鱼红烧肉,等到吃完收拾的时候你会发现,连汤带肉一点不剩,锅里的饭也见了底。
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前门后院早已变成了高速公路,鱼塘也填平种了杨柳,摸纸牌的人们分散住进了不同的小区公寓,曾经一个人可以搞定两三桌菜的姑姑也已经年迈,炒菜放料失了精准,但唯独红烧鱼和红烧肉始终如初。
看着三岁的小侄女靠在姑姑怀里一口一口塞肉,不停蠕动的小嘴和挂在唇边的酱汁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回到了那个每天都飘出香味的老房子,房子里有一个精干的妇人,围着围裙在灶间穿梭……
PS:上周朋友来常,带她去吃了著名的鱼划水,会吃懂吃的老常州人最爱的就是这鱼尾巴,嫩如豆腐,入嘴时是长长的尾鳍,哧溜一声过后,牙都不用动吐出的就是根根分明的白色鱼骨,只有嘴角溢出的酱汁出卖了他是个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