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世界瞬息万变,新媒体的出现与最新的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1965年,基于设备产生反馈和回放的即时性的录像艺术(video art)作为一种新媒介,诞生了。这一年,一位韩国出生的艺术家用他新买的索尼Portapak(第一个移动录像设备)将教皇保罗五世游历到纽约而造成的交通堵塞记录了下来,并且在几小时后,跑到格林威治村的Café a Go-Go里面将录像放映出来。
此事件被认为是推动了录像艺术诞生的关键点。这位艺术家,也被后世称为“录像艺术之父”。他的名字叫做白南准(Nam June Paik,1932-2006),从此也成为了 “电子图像”的同义词。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泰特现代美术馆为白南准举办的一场大型回顾展,让人们在200多件看上去仍然够时髦的作品丛林中,看到了“未来即现在”的意义。
有人将这场展览称为“一次迷人的视觉和听觉盛宴”:从用旧电视屏幕制作的机器人到创新性的录像作品,再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装置,白南准生前50多年艺术生涯中的200多件作品将泰特现代美术馆构建成了一片电子丛林。
20世纪80年代,白南准制作了四段开创性的卫星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劳里·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彼得·加布里埃尔(Peter Gabriel)、卢·里德(Lou Reed)和大卫·鲍伊(David Bowie)等流行偶像。这次泰特的展览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厅用于展示这几件作品。
白南准与著名作曲家约翰·凯奇、舞蹈指导默斯·坎宁安(Merce Cunningham)和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以及大提琴家夏洛特·穆尔曼(Charlotte Moorman)的合作也都是此次展览的亮点项目。
展览的结尾是一件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装置作品,也是白南准的代表作之一,名为“西斯廷教堂” (Sistine Chapel),创作于1993年。显然,白南准用他以媒体为基础的艺术将视频转化为艺术家的媒介,挑战并改变了我们对视觉文化的理解。正如他在1969年所写的,他想要“塑造电视屏幕的画面,精确得像莱昂纳多,自由得像毕加索,多彩得像雷诺阿,深刻得像蒙德里安,猛烈得像波洛克,抒情得像贾斯珀·琼斯。”
展览从10月17日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至2020年2月9日,之后将巡展到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美国、荷兰和新加坡的其他场馆。同时,泰特出版社还会在展览结束之后计划筹备详实的展览目录和学术论述,以强调和阐明白南准几十年来开创性实践的不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