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9时,我们在安徽水利某某大酒店集合,并在其广场拍了一张合家欢(见上图)。然后,驱车前往我曾经服役的部队营区。
之前,我曾经回到军营两次,但从来没有去过报道组那个楼。这是第三次回到军营,我得以进入那个楼了,这是李干事的功劳,我托福了。
1983年我在炊事班做伙头军,我没想到团政治处李干事找我来了,他问我愿意不愿意来宣传股报道组跟他写稿。我说,我愿意。于是,团宣传股把我调到了报道组。我在报道组时间不长,才两个月时间,就住在那一幢楼一楼一间房子里,外面就是我们报道组的办公室,有几张桌子,平常我就趴在桌子上写稿。
当我和李干事、战友童爱军走入那一幢楼,我们一眼就认出来了,哪个是办公室,那个是就寝室。只是内部已经装修,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办公室改成了理发室,里面的就寝室改成了接待室。
我忽然回忆起那时候吃饭的情景,跟着李干事去食堂打饭,然后我们不在食堂吃饭的,我们就在办公室吃饭。你想啊,连队士兵活动不很自由,而我们报道员可以在营房里自由行走,还可以自由出入营房。我们的直接领导就是李干事,他就像一位大哥哥庇护着我们,并且引领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起飞。
那年6月,江苏六合县滁河发生洪灾,我跟着李干事去前线写报道,在那里十几天中途接到连队电报,要我速归。我问李干事,连队要我急着回去做什么?李干事说,肯定让你做文书。他说的对,当天我赶到连队,连指导员李嘉云当天宣布我任连文书。真的,如果没有李干事带我写报道,我想我也做不上连文书的。
往事不落叶。
当然,我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与李干事、童爱军在小楼里狂拍了一阵照片。童爱军也在报道组呆过,只是比我晚一些,后来他被蚌埠日报借调做记者去了,当兵时我很羡慕他呀。
我对这个楼是很有感情的。
因为它连接着大礼堂。你看,我们来到了大礼堂,并且登上了领奖台。1984年我因写报道成绩突出,荣立团三等功一次,就是登上这个领奖台。现在,李干事带我们来到礼堂领奖台下面,我们坐在座位上,他带头唱起了打靶歌:“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那歌声在礼堂回响,也在我的心里回响。当兵的岁月啊,你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从此默默前行,让我从此勇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