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如同做衣服,有句话说,三份设计,七分裁剪;三分裁剪,七分缝纫;三分缝纫,七分熨烫。那么一篇好的文章从想法到构思框架,从提纲框架到草稿,再从草稿到初稿,从初稿到修改成好文,最重要的便是后期的修改过程了。
修改文章,就是让一篇作品走向完美的一个过程。每个人创作和修改文章的方式未必一样,但是,不管先后顺序如何,修改一篇文章都是从字、词入手,在由文章的语言过度到文章整体的把握。
刘主编在《学会写作》的第五章《锤炼语言》中的第五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指出修改文章分为五个层面。
一、文章勘误
文章勘误主要是指我们在初稿时因为粗心或笔误产生的错别字,或是在键盘上敲错的相近字或词。也包括我们用错的“的、地、得”,以及不太准确的标点符号。
二、句子结构
句子的结构必须符合基本的语法,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尤其注意文章中的长句子,更容易有语病。如果长句子的结构出了问题,写作者一般是很难发现的。
最常见的情况是,各种定语却漏了主语,用了各种状语却漏了谓语。
检查长句子是否有语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句,抛开修饰,把一个句子缩减到最短,就能看出这个句子是否有问题。
文章中遇到这样的句子,一是要反复读,靠语感发现问题;第二是靠缩句,只保留句子的核心结构,看看是不是遗漏了句子成分。
三、段落挪移
写作时,我们会有一个迅速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引导我们把组织好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文章里。
写完之后再检查的时候,可以试试段落不同顺序的组合。这种调整挪移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操作的。剪切粘贴完之后,先把修改的部分通读一下,看看上下衔接是否紧密,再把全文通读一下,看看突然插进去的这个段落是不是跟上下文不符。如果这两项都没有问题,这个挪移可能就是成功的。
不过,段落挪移还是有风险的,所以一般挪移时要注意段落前后的衔接词,尽量消融两个陌生段落之间的生硬过渡。
四、结构大手术
文章的结构调整,会被认为是修改文章中的大手术。
什么时候会用到结构调整呢?
第一是文章整体跑题的时候。当文章明显偏离了主题,局部的修改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靠大刀阔斧的修改,比如砍掉某些多余的段落,理顺整体逻辑关系,围绕文章中心反复强调主题等。
第二是文章存在巨大漏洞和风险的时候。比如科技类文章缺少重要论证的时候,这就需要写作者对全局做一次整体梳理,进而做出如何修改的判断。
第三是文章总体需要增色的时候,没亮点,就需要调整文章的结构,是不是采用倒叙的方法?卖关子,或者故意抛出一些问题?
五、点睛之笔
好的标题经常被认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标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要能涵盖文章的内容,或者作为文章的影子。
文章的一些重要的句子,也可能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小说中作者经历了一切后的感悟;哲理小文中最后总结的句子;或者报告计划中,最能体现核心价值的内容。修改文章时要特别关照这些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有力,有新意。
最后,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文芳最高峰的闪光点和结尾的闪光点,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修改文章的五个步骤和方法,这些方法主要还是自我调整,和自己发现问题的主动修改。
把文芳还有另外两个角度。
一个叫读者反馈法。这是非常典型的,以读者为导向的写作理念。
还有一个角度叫专家点评法,除了自查,改文章还应该多听听他人的意见。
好文章,经过三番五次的调整才能诞生。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反复修改,斟酌、推敲,传得成就一篇精品文章。
第二,修改的过程是最好的反思和学习,经常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写作,渐渐的就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