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见天见地见自己

说起旅行,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

但一定很少有人想到甘肃,提起地处西北的它来,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似乎只有苍茫、荒凉。

然而,从《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甘肃也是如此美丽和不凡。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像一块瑰丽的玉如意,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

甘肃的历史跨越八千余年,不但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古老的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此书是俞敏洪老师十年行旅之约第一站的见闻记录。

62年出生在江苏江阴农村的他,在那里生活18年后考上北大英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0年后辞职创办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此浪迹江湖,风雨不归。闲暇之余,打算行走天下,让自己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传播各地风情、历史、文化和思想,激发更多人行走世界,达到自足的人生状态,从而见天见地见自己。

1、千年的注视与守候

或许是因为甘肃南部是秦文化的发源地,甘南地区是藏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河西走廊又是最早的佛教文化最繁盛的地区,甘肃的石窟遗址特别多。

中国四大石窟甘肃就占了两个,除了最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同样值得一看。

从远处看麦积山特别奇怪,因为周围的山都是一片翠绿,只有它的一面呈现出一整片土黄色,全是高峻的悬崖峭壁。麦积山没有周围的山峦高,却直接拔地而起,长得突兀,形似麦垛,因而得名。

中国古代佛教洞窟大多都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丝绸之路上,但麦积山石窟却并不在此列,甚至还有些偏僻。以至于明清以后,当地人几乎把这座山上的石窟忘记了。

也正因如此,反而保全了这里石窟的面貌,也算是幸事。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经过一千六百年的开凿和修缮,目前留下来了七千多座塑像。

这里的石头是砂砾岩,不适合雕塑,开凿洞窟是为了安放塑像,石窟最低的离地面至少有二十米,最高的有八十米以上。

大部分塑像是木胎或草胎,中间用铁条或木条加固相连,在外面用泥塑上精美的外表,绘上彩绘。

直到今天,有些塑像色彩依然鲜艳,而有些因风吹雨打的侵蚀黯然失色。

尽管如此,仍能从这些塑像中,从它无与伦比的生动表情中,从那带着东方韵味的微笑中,从那栩栩如生的眼眸注视中,感受到安祥和静静地守候。

面对这些沉淀了千年历史和信念底蕴的塑像、壁画、石窟和残垣断壁,总会让人从内心涌动起从古老岁月中穿越而来的激动。

那些隐藏在山中的佛教艺术瑰宝,以默默无闻的姿态,坚守千年,为后人留下它不朽真颜。

2、在这里,他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用在南郭寺,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一个杜甫曾去过这座寺庙,来这里游玩的人听说后大多会忍不住去看一看。

寺庙在天水,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寺庙,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了。

寺庙不大,最大特点就是古树比较多。寺门口的两棵古槐树,院子里的龙爪槐,据说都有千年岁月,尤其是院子里的一棵老柏树,被认为是春秋时期所栽,牌子上写的树龄大概有两千五百年,几乎长成老树精了。

寺内有清代光绪三十年 (1904) 改建的杜少陵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为后人纪念杜甫而造。寺院后山林木葱郁,登高一眺,天水市区尽收眼底。

安史之乱时,杜甫带着全家来到秦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水,住了三个多月,写了一百多首诗,几乎是一天一首。

这些描写天水的一百多首诗现在都被刻在石碑上,安放在南郭寺的院子里。

其中有一首描写南郭寺的诗是这样的: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游南郭寺时,正值秋风透寒时节,景物本来就有一种清丽疏淡的韵味。加上他个人际遇坎坷,忧愤悱恻,触目所见,无不让诗人感到秋意满怀,飘零凄苦之感由然而生。

他在这里写的最有名的诗是写给弟弟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感慨万端间,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可见他的诗艺精湛。

3、坚持,成就了一个神话

说起武威,大家可能很陌生,但说起它以前的名字“凉州”,是不是有些熟悉?

王之涣诗中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它。

自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率领大军打败匈奴,汉朝就在这里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以及玉门关和阳关两大关口。

它向东连着汉朝的心脏长安,向西通向西方各国,直到罗马。这里不但是捍卫王朝安全、遏制外族侵扰的咽喉地带,也是汉朝必须守卫的“丝绸之路”。

虽然它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也不可否认它的苍凉和沙尘弥漫。尤其是古浪县,它曾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腾格里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前,一点点侵占着农田和村庄。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就是一场风沙侵袭过后的真实写照。

1981年,当地6位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在联户承包合同书上摁下红指印,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四十岁,最大的六十二岁。

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六人中如今只剩一位在世,但他们在沙漠中种草种树已达几十万亩,不但有效扼制了沙漠的侵蚀,也为全国防沙治沙积累了宝贵经验。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些老人都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让自己的儿子接过治沙的大任。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在别人嘲笑他在做一件蠢事时,他曾坚定的告诉别人,自己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那时,只当它是故事,但如今它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不知道六个老汉有没有听过愚公的故事,但显然他们有着愚公的精神,一种不屈服于天地,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伟大精神。

或许,当时他们并没有想那么多,但他们的坚持,让他们创造了一个沙漠神话。

行走,同样需要坚持。它不但能愉悦身心、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自然和文化历史浸染下,让我们的生命因而变得更加丰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