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正下着瓢泼的大雨。其实,这雨已断断续续的下了快一整天了。
天一直是灰蒙蒙的,像塌了半边。各处都在发布着关于洪汛的预警信息。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下雨天。
特别是当夜幕临睡的时候,躺在床上,听着屋外刷刷的雨声,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既兴奋而又安详的感觉。
而且,雨越大,我越兴奋。
即便是微微的细雨,我也喜欢。
我喜欢那种从阳台外传出来的潺潺滴水声,滴答滴答地敲打着屋檐,像是一首美妙的杨琴声。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我这份情结究竟缘何而起?
此时,又隐隐地传来了雷声。我把靠枕垫在了头上,眼睛定定的盯着天花,我想静静地追溯那份心路历程。
我也很乐意享受这份心境。因为我总觉得,大雨总会把一切都冲刷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眼前,似乎又回放到了高中补习那年的一幕。
也是在这么一个仲夏的夜晚,天下着蒙蒙的细雨。
下了晚自习后,我冒雨回到了家里。那时我家的后窗前还是一片菜地和池塘。池塘里不时传来青蛙呱呱的叫声。
我的书桌就和着窗前。
那时,我有一台卡式的小录音机,除了英语的以外,我也买有几盒广东音乐的磁带。
我喜欢广东音乐的轻快悠扬,尤其一首《雨打芭蕉》,我更是百听不厌。我有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的习惯。
记得那晚上,录音机里正在轻轻地播放着《雨打芭蕉》,台灯下,我正在埋头备考。细雨和着微风轻轻地敲打着我窗前的玻璃。
忽然,我远远地听到窗前的楼下隐隐地传来呼我名字的声音。
于是我打开了窗子,伸出头去,隐约看到了一个打着雨伞的女孩的身影。。。。。。
那是一个坐我前排的姑娘,后面的故事我也不想多说了,反正自从那个雨夜以后,我便掉进了一张用细雨编织的网中。。。。。。
再后来,好多年后,我们一班同学去探望班主任时,老师还特意拉住我要问个明白,他说我是他当时最看中的学生之一,心目中我应该就是个北上的料,怎么地最后只落了个省内的大学了呢?
记得当时我只低着头没出声,但心底却在嘀咕:“唉,都是因为那天那晚那个雨夜。。。。。。”
山雨欲来风满楼,唉唉,独木桥的初遇早已成往事矣。
总之,很多年过去了,也无所谓悔与恨,虽同在一城,我们也未见过面。但至少我要感激的是,自从那个雨夜以后,让我开始结识上了诗。
席慕容、戴望舒、顾城、卞之琳、徐志摩。。。。。。期间,我读了很多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很多经典的诗到现在我都还能信口背诵。
现在回想来,也许今天喜欢雨,应该还和戴望舒的那首《雨巷》多少有些关系。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我们曾在雨夜里走进了雨巷,也在雨夜里走尽了雨巷,如今已各自天涯一方。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