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达成和解,关于奔驰此次危机公关似乎已经翻篇,其实不然,奔驰事件仅揭开了买车黑幕的一个口子,对于我们消费者和汽车行业还远未结束,恰恰是问题暴露的开始。
今天未已就来聊聊汽车金融这件事。
金融服务费是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潜规则,业内无人不知,可以说,没有一家4S店不收取金融服务费。包括数以万计已经被迫缴纳这笔费用的车主来说,只要能顺利提到车,尽管事后有所疑虑,最终这笔费用也变得合情合理。
只是在近日,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一事踢翻汽车金融领域黑幕,令这件不能说的秘密公之于众。
未已坐标北京,楼下的木北造型店长购买了一辆奔驰C级轿车,价格约30万,办理的是奔驰金融低息贷款,首付10万,贷款金额20万元,贷款利息达到2万(实际利率高达近19%),但并未手续金融服务费。这位理发师朋友认为贷款20万,利息才2万块钱,不仅不贵还捡了大便宜。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1
汽车金融乱收费名头五花八门
在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中,奔驰女车主被游说诱导选择汽车金融贷款分期,并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被要求支付1.52万的金融服务费,且转账至个人账户、没有发票,也没有收据。而这只是汽车金融黑幕的冰山一角。
目前汽车金融机构收取的费用名头主要包括:贷款服务费(金融服务费)、手续费、保险费。
还有一种备受消费者喜爱的贷款模式,即0息贷款,不花任何一分贷款利息就能开走新车。
贷款服务费我们已经从西安奔驰女车主的维权事件中略知一二,金融服务费也就是消费者办理贷款的一项附加服务费用,虽然并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目前市场上“金融服务费”普遍的收费标准是贷款金额的2%-4%左右,因车价而异,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手续费是什么?手续费则更简单粗暴,直接就是买车的手续费。更多的4S店收费实行“人头制”,大多都是按车走,不按车价走,一辆车一般收取的服务费在3000元-5000元之间。
保险费不是服务费用,而是“强制”在店内上保险,4S店为增厚利润空间,从保险公司第一渠道低价购险,二次倒手卖给消费者,赚取差价。一般要求消费者在店内上保险,有的要求上四项基本险,有的要求上全险。我拒绝行不行,行,那么4S店会告诉你,不在店内上保险,这款原本降价2万的车按原价卖哦,一分优惠都没有哦,并且什么赠品都没有哦,亲!
那么0息贷款又是什么?0息贷款一般是汽车厂家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合作金融机构推出的0利率贷款方案。消费者不用掏一分钱利息,但想要享受这一政策,4S店一般会要求你在店内上三年全险、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或金融服务费,捆绑一些保险和售后服务,从而实现厂家对4S店的利益输送。
说白了,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为了促销卖量,制造出很多陷阱和假象,这些手段就包括金融服务费、手续费、强制保险费、0息贷款等,将这几种工具灵活组合使用,以方便获取更大的利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路”。如果你同时被要求收取以上多种费用,可以说是非常不幸的。
我们说回西安奔驰事件,奔驰金融可以说是金融服务费市场的“暴君”,与同级BBA相比,奔驰的价格是最坚挺的,降价幅度非常之小(甚至加价销售),收取费用也是最明目张胆最狠的。
在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中,不仅不是0息贷款金融方案,收取了“低息”,同时还收取金融服务费,这在业内也是很无耻的。一般低息金融赚取贷款利息,0息贷款无贷款利息收益可赚,象征性收取一部分金融服务费。奔驰两者兼而有之,可谓无耻至极。
2
一成首付开新车,真的假的?
另外,还有很多人问我,电梯里那些广告吆喝一成首付开新车,只需要一成首付就能开走新车?真的假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成首付并不能“买”到车,只能“租”到车。这是一种叫做“以租代购”的汽车金融模式。以租代购不光利率高得惊人,比全款买车多花好几万,风险还特别大,4S店会在你一成首付租来的车中装GPS,无论开到哪儿都能被追踪,最无耻的是GPS也有收取费用,几千元不等,被强行装GPS还要需要自己掏钱买。同时捆绑金融服务费、保险售后等费用。
如果你不能将贷款全部还完,不仅会被强制收回汽车,之前付的那一成首付也就白搭了。以租代购简直是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钱”!0首付买车就更不用说了,很容易陷入“套路贷”,落得“车财两空”。抵押贷、汽车售后保养和二手车市场的水就更深了,有机会我们再做分析。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问,怎样才能避免被4S店套路呢,普通人能否避免掉进服务费陷阱?答案是几乎不可能!除非消费者不买车了。
汽车厂商和4S店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将你引入陷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西安奔驰女车主,明明能够全款买车,也会被4S店的人诱导贷款买车,一般4S店贷款买车要比全款买车价格更低,更便宜。
3
汽车金融的罪与恶
汽车金融行业的大佬们坚信,欧美发达国家金融渗透率高达80%,我国却只有30%,汽车金融是万亿市场,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头部平台闻风而动,争抢汽车金融万亿市场蛋糕。
攫取牌照、重资产线下开店,保险、小贷等附加产业链随之加入,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如火如荼。
食利者的大肆进攻也滋生了违法违规灰色地带,一双双看不见的手,利用平台和流量幌子,以及金融教育和监管的双重缺失,在灰色地带大加杠杆,形成诸如互联网金融般的资金黑洞。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互联网金融线上监管趋严后,正在转向地下和互联网平台各种渠道,变得更为隐秘。
汽车金融已经成为新金融领域内风头最劲的细分领域,也是汽车厂家、经销商,乃至整个汽车零售产业的重要盈利点。在汽车金融蓝海市场,监管的缺位让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引发大范围维权。
天下苦金融服务费久矣,我们不得不承认,监管在汽车金融这一领域的利剑还不够锋利,面对流氓商家,逼迫文化人只能“撒泼式”维权,何其悲哀。
别让汽车金融变成“吸血鬼”,再赴互联网金融“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