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查资料的时候,搜到了一篇《“我儿子才47岁,还小呢”:无私的父母有多悲哀?》的文章,看到标题眼圈就已泛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位79岁的阿婆,通过路边卖小吃替儿子还债”的故事。
01
79岁的阿婆佝偻着身子,但精气神很足,她跟87岁的老伴连续7年,每天摆摊,卖一种叫做“油墩子”的小吃。
有记者采访阿婆,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做油墩子这个传统小吃时,阿婆回答为了替做生意失败的儿子还债,儿子把阿婆的房子卖掉给人家投资,结果不但没赚钱反而把本钱都搭进去了。
“我儿子身体不好,才47岁,我就拼着老命求人家,一共90多万。”阿婆体谅47岁的儿子身体不好,主动担负起了替儿子还90多万的债。
阿婆说只要自己有一口气,还能做就尽量还人家,苦不怕只要清白了就心安。
周边好心的邻居时常给阿婆阿公买些生活物品送过去,然而阿婆的亲生儿子已经7年没有来过了。
阿婆唯一的心愿就是在身体撑得住的情况下早日还清债务和老伴儿一起去北京看看。
47岁的人了,还在向母亲索取甚至在“搜刮”,我们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同时更多的是无奈,或者是懊恼。
我看了视频,着实心酸。如果生下孩子,要让自己操劳一辈子,到了八、九十岁还不得安宁,这孩子又何必生下来?这句话或许太偏激,但是有些事例在我看来,有孩子跟没有孩子完全没什么两样。
79岁的高龄,不应该是在家安享晚年吗?两个加起来一百六十岁的人,起早出摊,舍不得吃穿,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就两个老人硬扛,就算发烧了也不休息,如果生点大病倒下怎么办?我想都不敢想。
在阿婆眼里,生活的难不值一提吧,毕竟她满脑子都是“替儿子还90多万的债”!
都说这世上只有父母的付出是不求回报,只要没到他们倒下的那天,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为我们付出。在他们眼里,子女永远是个需要依靠需要被保护的孩子啊!
就像79岁的阿婆说的“我儿子才47岁”
父母的无私是值得被褒奖的,但有时候过于溺爱,爱的方式一旦错误就会导致“巨婴”的出现。
02
《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偏爱她儿子,一再的纵然。
三、四十多岁的男人,结了婚自己也当了父亲,却选择在家啃老,更无耻的是一家人都在吃白食,靠父亲的退休工资和妹妹的生活费过日子。
房子也是父母和妹妹出钱买的,房贷也是妹妹还的,而樊胜美的妈妈竟然默许这一系列做法,对樊胜美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哥他怎么怎么的”
都爱到这般地步了,樊胜美的哥哥却不顾父母安危,满脑子除了钱就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当樊胜美停止寄钱回家时,她哥哥想到的不是自己出去赚钱养家,而是找樊胜美的朋友借钱。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想着自己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在他人身上能索取点什么。
03
戏剧来源于生活,这种“巨婴”的案例不止出现在剧情里。
评论区讲了一个更悲凉的故事。
两老人在工厂打工剪线头,家里儿子一直像当皇帝一样供着。
不读书不工作。读书觉得累,工作觉得累。去年说要开个档口,老两口用这么多年的储蓄在布匹市场给他租了个档口。没几下子又嫌累,又不做了。
蹲着蹲着觉得自己没个车没面子,又要老两口买车,还一定要有面子的车,没面子的不要,老两口给他买了一部四个圈的。这下可好,到处晒去了。终于有一天喝高了,冲河里了。还好车报废了,人没事。继续在家里做废人。
这就是现在中国一个典型的现象。
本不富裕的家庭,硬撑着把自己儿子养成好吃懒做的废人。
微博上也常常会带有“啃老”的标题出现,
“一大学生毕业后7年闲在家玩游戏理直气壮啃老”,徐先生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公司工作三个月后,便说工作没意思、同事不好相处等理由,脆辞职不干了,至今已有7年闲在家里,每天睡觉上网玩游戏,还向家里索要生活费。父母要他出去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作为父母,你们有义务养我”。
看,这就是巨婴的逻辑,父母必须对我好,随时随地,期限是一辈子。
父母是有义务养孩子,但是没有义务养一辈子,父母可以不计回报的付出,但是作为子女不能不懂得“知恩图报”。
其实,现代社会啃老的越来越多,条件变好了,每个人从小就是父母手中的掌中宝,可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对爱的理解有偏差,
给予孩子最好的,孩子哼着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想要的来得太容易。
有的父母早就替孩子想好了一切,天冷还没等到开口,衣服就给你穿上了,吃饭的时候夹好了菜端到面前,洗澡前水温调好了,睡衣送到手了,第二天穿什么衣服也叠好放到床上了。
前段时间,朋友弟弟过来到她家住,然后她就向我吐槽:我弟弟真的什么都不懂,出门带了两套旧衣服,明明不久前我才给他买了几套新衣服。
我纳闷:那他为什么不带着呢?
朋友说:妈妈出差了,是婆婆帮他收拾行李的,都是上高中的人了,在家洗澡后都不知道该把毛巾放哪。最后一个睡觉也不知道关厕所的灯,问他为什么不关,他还理直气壮“我去的时候就是开着的啊!”
我想,关灯这件事,在家里从来都不属于她弟弟做的事,所以他才觉得“不关灯”理所当然。
04
从小什么事都是父母在主导,就连“关灯”这件小事ta没做过就觉得不该做。一些小事到一些选择,到给零花钱,然后到长大了买房子,介绍结婚对象。孩子从开始慢慢依赖到习惯依赖,一旦在“懒惰”环境生活久了,最后甚至连动脑都不愿意了。
巨婴的特点是,觉得什么事都有父母在背后,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没有能吃苦的能力,潜意识里觉得什么东西都容易获得,所以就会容易产生“挫败感”。
长大成人后,某些事情一旦出现偏颇,生活中出现挫折,身边朋友、同事对自己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他们就会出现各种情绪,然后想到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去解决问题,心理一直没长大,也永远长不大。
巨婴的存在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惯出来的孩子在长大后是可悲的,这背后是一错再错,一步步入深渊,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没有好处,所以父母们,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请停止你的溺爱。
对于巨婴来说,最主要的是克服心理,在生活中学会慢慢长大,遇到事不怕事,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摒弃“依靠父母、依靠他人”的想法,路是自己走,生活是自己过,所以问题得自己解决。
学着去爱你的父母,如果做不到,那也请你放过父母。
从十月怀胎到你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你长大成人,父母已经隐忍和承受太多不该遭受的苦痛,知恩图报是人的本性,希望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