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家人——结婚(5)

1974年农历11月19日这天,正好是1975年1月1日元旦。田柱子选的结婚日子很容易被记住。这天天气晴朗,但是特别冷,零下30摄氏度。路上还有好多积雪,这积雪几乎整个冬天都不会化。不过这个温度对于东北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大早,六点多,天还没亮,老田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首先要准备酒席。酒席的厨师,田老太太找了村上有名的厨师,自己家亲叔伯姐姐的丈夫卢友顺。这亲戚里道的,肯定能尽心尽力做好。钱上,也能给便宜点。准备六个菜,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能有个六个菜已经不错了。炸丸子、炒木耳、酸菜炖肉、土豆丝、炒花生米、炖萝卜。其中酸菜、土豆、花生、萝卜都是自家产的。木耳和肉是提前一个月,到集市上买的。婚礼还有一样不能少,那就是酒。大家基本喝的都是散装白酒,度数都有五六十度。正日子前一天,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中,一些中年妇女,基本就帮着摘菜、洗菜、切菜。厨师把能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酒席用的锅碗瓢盆,都是提前两天从邻居借的,酒席过后还得给人家还回去。老田家为人老实,做事踏实,所以乡里乡亲的,都愿意来帮个忙。早上六点多,厨师已经开始忙活准备炒菜了。

帮忙活婚礼的主力,是一些小年轻的,没结婚的小伙子们。通常,端菜、倒酒、盛饭、洗碗、刷盘子、放鞭炮,都靠这些年轻人了。年长的,一般都聚在一起唠嗑、抽烟、上礼金,等着吃饭了。“他三叔,柱子好福气,听说老李家那姑娘长得挺好看的,并且非常老实能干。”邻居康大妈和田柱子的三叔说。“嗯,是啊,我哥和我嫂子挺有福气,娶了个好儿媳妇。不过我家柱子也挺好,那聪明劲,咱村里谁也赶不上,脑子好使。别看闷声不语的,心里有数。柱子也非常能干啊。以后这两口子,日子错不了。”三叔说道。“就是,就是。”大家附和着,聊得热闹。

屋子外面,准备接亲的人,正忙着饮马,套车,车上铺上稻草,能让坐车的人尽量暖和一些。带头的王宝,提前让姐姐田老太太给备了两盒“长白山”牌香烟。这个是要见到新娘子家的长辈才舍得给点一支。其他熟人见到的,一般都给卷好的旱烟。准备停当,就等着七点天放亮,出发接新娘子了。

马上七点了,田老太太,就催着弟弟王宝赶紧出发。

“王宝,快点吧,赶早不赶晚。东西别落了。”田老太太说。田老太太今天穿的格外利落。暗红色的棉衣,深蓝色棉裤。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发髻,她现在也不过四十岁而已。

田柱子今天穿上了之前做好的中山装,棉布鞋。一下子比之前挺拔许多。今天的人多,又是自己的人生大事,田柱子紧张的昨天几乎一夜未睡。一直以来,一切大事小情,几乎都是母亲操心做主,他知道,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成家立业了,也要支撑起来一个家。一瞬间,他似乎从之前的少年,一下子步入了成年。不管做没做好准备,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前进。

正胡思乱想呢,突然田老太太推了一下儿子,说,“赶紧去接亲了。记得今天接亲回来,你一定要比你媳妇先进门。”这个话,田老太太已经嘱咐过儿子好多次了。老人都说,结婚的时候,谁先进门,谁在这个家就说了算。田老太太还是想儿子以后能做主的,所以这一点,她特别坚持。

田柱子倒是不以为然。对于婚姻,他似乎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于新婚妻子,他觉得李荣是个老实人,和自己性格比较像,田柱子甚至倾向于老婆管家。

接亲的队伍七点准时出发了。两个马车,田家去了三个人。田柱子的舅舅王宝和田柱子的老叔田荣。田柱子的老叔田荣,现在是村大队书记,不久就从村里走出去调到县里工作,后来自己下海经商,事业有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田家的大家长。田柱子后来的生活得到老叔很多帮助,他把老叔视为一辈子的恩人。

村西头到村东头,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到了。

马车到了李荣家。王宝见着李荣的父亲,赶紧给递上香烟,“大哥,恭喜啊,来,抽一个,这个比卷的烟好抽。”“别客气,我这还是习惯抽这老旱烟。你抽你你的。”李富憨憨的答道。王宝说,“哥,咱们这都抓点紧,赶早不赶晚,别误了好时辰。”“是,是的。”李富连声答道。赶紧招呼大家,抓紧上车。

李荣今天与以往相比,着重打扮了一下。脑后拖着两根黑黑的大辫子,扎着红头绳,脸上擦了雪花膏,还抹了一些烟粉,皮肤白里透红。身上穿着崭新的深红色中山装。身材略显丰满。手里拿着两个红色包袱。还有一个“聚宝盆”(红色洗脸盆),里面放着葱和粉条。

“柱子,快接过来,扶你媳妇上车。”王宝催着田柱子。

“哦哦,好!”田柱子赶紧接过东西,放在马车上。李荣上车前,回头看了看,这个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家。内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在这里生活十八年,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每天都是过的小心翼翼,生怕母亲不开心。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母亲就会责骂。父亲只会默默的听着,不说话。母亲各种偏向弟弟妹妹,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上车前,李老太太和李荣二姨一前一后都送了出来,李老太太很平静,李荣二姨似乎比母亲多了一些不舍。也许这就是血缘吧。若干年后,有了五个孩子的李荣,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她慢慢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二姨。最终和自己内心进行了和解。不过,现在的李荣还没有那种深刻的体会。此时,她表现的很淡然。她知道,踏出这个门,以后的日子,除了过年,礼节上回来看看父母,她不会轻易的再回这个家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多年之后,李荣问田柱子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印象。田柱子回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了。连一句话都没说过,...
    二丫头226阅读 170评论 0 1
  • 得到了田老太太的首肯,王宝就马上去问李富家意见。李富是个老实人,家里都是老婆说了算。李荣母亲李老太太为人胆子大,性...
    二丫头226阅读 309评论 0 1
  • 1974年,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末期,美国发生了“水门事件”。国内国外没有发生更多大事。其实,这些事情对生活在吉林省...
    二丫头226阅读 980评论 0 1
  • 田柱子的家住在村西头,李荣的家住在村东头。两个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之前从没有见过面。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青年,还处在...
    二丫头226阅读 224评论 0 1
  • 父亲是一九四七年生人。他今年七十三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常常是一夜觉睡醒了,不记得头天发生的任何事情。但他却还是清...
    松房子阅读 459评论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