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本想早起去公司加班,却因畏葸灼目日光丧失了出门的勇气,就这样一直怠惰到晌午。
为了在明面上打消这种无所事事的罪恶感,有的又全然是隶属于宅男的不良嗜好,无奈只能随手从书架上取一本小说漫不经心的翻看。
平日里读书我颇为在意“捧卷品茗”的仪式感,仿佛遗失了那种氛围整个过程便谈不上完美,变得索然无味。不过今日卸下包袱之后却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想到自己“辍笔不耕”多年(姑且这么说,其实之前也没写过什么值人称慕的东西),也难得有此闲暇,便想着拙语一番以掩饰这荒废的半日时间。恰逢静列于书桌上的正是太宰的人间失格,且近来与身边人偶有谈起日本文学,有些许感念,不妨抒而记之,以备日后谈资。
说来被日本文化荼毒也非一时两时,然则真正接触却称不上早。拜大学损友所赐,从大三时起,日本动漫成为我生活中的少有娱乐,虽然并不是件光彩之事,但想到宅男这一属性与工程师这一职业当属天作之合,便也成了自己堂而皇之的借口。而接触日本文学则要更早些,不过也大抵是在大二时候。少时受家庭影响,读的多是些古近代中国与西欧,而上高中之后则愈发对文学起了偏见,认为其耗人心神且百无一用。后来转念一想,虽然文学客观上对推动社会发展并无效益,但至少可以在主观上供人消遣。故此,大学才始及日本文化。
文学第一本当属村上挪威的森林,当时决定去读纯属戏谑心理,一来想看看其与甲壳虫和伍佰的同名大作究竟有何瓜葛,二来其也是村上的成名之作,应该不至太过乏味。不料却浸淫其中不能自拔。行文间淡远又凄冷的悲怆,绕梁三巡,余音不绝,致使我对当时心境记忆犹新。后来又拜读其他作品,发现日本文学相比其他,大抵都是这种感觉,风格独一无二,令人不忍卒读。
想来我性格中可能颇含与之相同的某些因素,理解起来竟通感非常。拜赐世人所云“敏感”之心性,我也多以挖掘精神深处为乐,也有过所谓“病史”,高中大学期间曾强迫抑郁。日本负有盛名的作家多是自杀而终,想必也很好解释。不过长久以来,我也逐渐学会与自我社会和谐共处,工程师这一身份又不容我常纠缠于些不甚必要的命题,先前形成的唯物史观又能将我从个人的角度拉出,因此不至于陷染过深。想来林少华先生的一番话倒也不无道理,“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愤然出阵”。
中日韩东方文化有颇多相似之处,内敛玄妙尚有百家之言,但因地缘因素等种种所形成的差异却不能一概而论。其间以日本的矛盾特征为最。太宰文学尤能体现所谓日本的耻感文化,这一点在美国人所著菊与刀中附有详述。然而日本文化之双重性这一命题过大,我也并无高明之见,当要慎行谨言,以免贻笑大家。
已近下午,饥肠辘辘,搁笔遥望,不知所言。
20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