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本文学之随笔

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本想早起去公司加班,却因畏葸灼目日光丧失了出门的勇气,就这样一直怠惰到晌午。

为了在明面上打消这种无所事事的罪恶感,有的又全然是隶属于宅男的不良嗜好,无奈只能随手从书架上取一本小说漫不经心的翻看。

平日里读书我颇为在意“捧卷品茗”的仪式感,仿佛遗失了那种氛围整个过程便谈不上完美,变得索然无味。不过今日卸下包袱之后却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想到自己“辍笔不耕”多年(姑且这么说,其实之前也没写过什么值人称慕的东西),也难得有此闲暇,便想着拙语一番以掩饰这荒废的半日时间。恰逢静列于书桌上的正是太宰的人间失格,且近来与身边人偶有谈起日本文学,有些许感念,不妨抒而记之,以备日后谈资。

说来被日本文化荼毒也非一时两时,然则真正接触却称不上早。拜大学损友所赐,从大三时起,日本动漫成为我生活中的少有娱乐,虽然并不是件光彩之事,但想到宅男这一属性与工程师这一职业当属天作之合,便也成了自己堂而皇之的借口。而接触日本文学则要更早些,不过也大抵是在大二时候。少时受家庭影响,读的多是些古近代中国与西欧,而上高中之后则愈发对文学起了偏见,认为其耗人心神且百无一用。后来转念一想,虽然文学客观上对推动社会发展并无效益,但至少可以在主观上供人消遣。故此,大学才始及日本文化。

文学第一本当属村上挪威的森林,当时决定去读纯属戏谑心理,一来想看看其与甲壳虫和伍佰的同名大作究竟有何瓜葛,二来其也是村上的成名之作,应该不至太过乏味。不料却浸淫其中不能自拔。行文间淡远又凄冷的悲怆,绕梁三巡,余音不绝,致使我对当时心境记忆犹新。后来又拜读其他作品,发现日本文学相比其他,大抵都是这种感觉,风格独一无二,令人不忍卒读。

想来我性格中可能颇含与之相同的某些因素,理解起来竟通感非常。拜赐世人所云“敏感”之心性,我也多以挖掘精神深处为乐,也有过所谓“病史”,高中大学期间曾强迫抑郁。日本负有盛名的作家多是自杀而终,想必也很好解释。不过长久以来,我也逐渐学会与自我社会和谐共处,工程师这一身份又不容我常纠缠于些不甚必要的命题,先前形成的唯物史观又能将我从个人的角度拉出,因此不至于陷染过深。想来林少华先生的一番话倒也不无道理,“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愤然出阵”。

中日韩东方文化有颇多相似之处,内敛玄妙尚有百家之言,但因地缘因素等种种所形成的差异却不能一概而论。其间以日本的矛盾特征为最。太宰文学尤能体现所谓日本的耻感文化,这一点在美国人所著菊与刀中附有详述。然而日本文化之双重性这一命题过大,我也并无高明之见,当要慎行谨言,以免贻笑大家。

已近下午,饥肠辘辘,搁笔遥望,不知所言。

2017.9.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樱花,花期极短,大片大片的花朵开放时就具有让人无法忽视的美丽。但凋谢时却毫不留恋地离开新奇的世间,干脆地化为有情有...
    free_girl阅读 5,260评论 1 10
  • 对日本,需时代性地去客观看待,而非只留偏见,对双方都不好。只读过日本当代小说,如东野圭吾,太宰治,村上春树等,而日...
    梁梦婷阅读 575评论 0 0
  • 我们印象中依赖外来文化的岛国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属于大和民族独有文化的?以浮世绘、俳句、物语等文化形态闻名全...
    吴玫阅读 4,154评论 0 7
  • 今天主要是想透过五部日本文学大师之作来思考一下日本文学的特征与魅力所在。在里面有些我很是喜爱,有些并不认同,甚至嗤...
    蚌壳1阅读 785评论 2 3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6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