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中指出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恢复,但超过 50%的患者仍遗留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移动性任务训练:
建议所有脑卒中后步态受限的患者进行多次重复的、强化移动性任务训练。
推荐利用有氧训练结合强化性康复训练改善步行和移动能力。对于脑卒中早期不能行走或行走能力低下的患者,可考虑在减重下进行器械辅助的步行训练 (如活动平板训练、康复机器人设备等)。
节律性听觉提示疗法:
可以应用节律性听觉提示疗法改善患者步行能力,但其在提高步行速度和协调性方 面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肌力训练:
脑卒中早期应重视瘫痪下肢肌肉的肌力训练,针对相应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交互性屈伸肌肉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功能。
移动性任务训练:
目前,神经生理疗法(例如神经发育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在急性脑卒中后运动再训练方面的有效性尚未确定。
辅助器具:
对于足下垂的脑卒中患者可使用踝足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AFO),以改 善足下垂,提高步行能力,同时改善瘫痪侧踝膝关节生物力学和步行能量消耗。AFO 也可用于踝关节不稳定或踝背伸无力的患者。
必要时患者可使用步行辅助装置(例如手杖、助行器)帮助改善步态和平衡, 也可提高移动效率和安全性。对于不能步行或步行受限的患者建议使用轮椅。
VR训练:
可以考虑将机器人辅助运动训练结合传统康复疗法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和步行,也可利用 VR 技术改善步态。
理疗:
常规康复训练和 FES 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以考虑将 FES 作为 AFO 的替代方法来治疗足下垂。
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 FES、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功能。
水疗:
水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步行和步行相关运动恢复的有效性尚不清楚。
传统疗法:
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针刺可促进运动和步行移动能力恢复。
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