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布拉格向北
本文主题:
1. “强迫性的慷慨”;2. 爱进入恶性循环的征兆
01. 注定失望,并享受失望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词“强迫性的慷慨”。付出爱的一方,采取忽冷忽热的态度。这种现象往往存在于感情粘性较高的关系中,比如恋人之间、父母和子女,上司与自己看好的下属。
在关系中,往往是地位高、主动发起爱的一方(上司、父母)首先对对方表现出超出一般限度的爱意,然后失望,进而怀疑自我判断。
当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希望获得回报,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心里期待这种回报,他其实是在等待失望,等待失望给他带来极度尖锐的刺激,他在心中通过反复体验咀嚼这种失望,让自己确信自己付出过爱。
心理层面的保护性措施可能会造成焦虑。
比如说:一个人接近异性,期待通过爱情来减轻焦虑,同时对对方的依恋又可能产生敌意,让他在试探爱意的过程中做出伤害对方的举动,并且进一步怀疑自己被爱的可能。这种无止尽的循环式折磨,对对方和自己都造成很大的伤害,进一步恶化关系。
02. 爱的恶性循环
对爱的病态需要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表现为:
(1)焦虑 “你爱不爱我?你是不是不再那么爱我了?”-->
(2)对爱的过分需求,要求绝对排他的无条件的爱 “你只能爱我一个,我是你的唯一” -->
(3)对方无法兑现这种要求而产生的冷落感 “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回我信息,这说明他不像最初那么关心我了……我被忽视,我好可怜”-->
(4)用强烈的敌意对这种冷落感作出反应 “一定是我太好欺负,对他太好,我太贱了……他会不会以前也这样对待过别人?……还是我看错了人?”-->
(5)由于害怕失去而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因此造成的一种弥漫性的愤怒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得给他点颜色看”-->
(6)随着焦虑的增加,要求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他想要慢慢淡出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一定得想想办法。”-->
(7)被用来对抗焦虑获得安全的手段,反过来又产生新的敌意和焦虑。
我是布拉格向北,一名瑜伽士,英文旅行博主,目前在加拿大读博士。
万物生灵皆有灵,希望你在我的文字里体会到满满的幸福和温柔的善意。
「我们时代的神经性人格」读书笔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