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懒成笨”这个词是在朋友圈的一位教师文章里看到的。对它敏感是因为感同身受。而且像这样“积懒成笨”的孩子为数不少。只是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的感慨:这孩子真是懒的无可救药。于是找家长沟通,家长一般都反馈都是:这孩子不是笨,就是懒。我拿他实在没办法。于是乎,老师便是谈话,鼓励,惩罚等等十八般武艺都用上,孩子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写作业不背诵,理由是听不懂,我不会。事情到这里,一般老师便会失去了耐心,只好听之任之。只要孩子安全的待在教室,便是安全的。
没有人去研究一下这些“积懒成笨”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今年所带班级中便有四五个这样的孩子,本学期以来,我发现这四五个孩子的共同特点便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干脆不写作业,不背诵课文,听写默写一塌糊涂。任何惩罚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任何沟通都是零效果。家长都请过,大概分为一下几种。第一,抱怨型,家长一见到老师,便是抱怨作业多,作业难,老师讲的不到位。总之孩子不完成作业虽然不对,但这不怪孩子,怪老师布置作业不科学。由此可见,这位家长在家里传递给孩子的都是别人的错,你不完成作业不是你的错。这种思想在暗示孩子,你可以不完成作业!第二种,宽容型,明知道不写作业不对,但是觉得孩子学习辛苦,到点要睡觉,害怕孩子熬夜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就不让孩子继续完成作业。不论那种类型,聪明的孩子从家长的抱怨中,妥协中看到了懒惰可以原谅的。久而久之,懒惰的孩子懒于写作业,懒于听课,懒于思考。最终变成了笨孩子。家长还在疑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第一次孩子想懒惰的时候家长及时制止,也许孩子便会成为另一种模样。
所以孩子“积懒成笨”,罪魁祸首是第一次孩子想要懒惰时候,家长的无视纵容造成的。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希望各位家长与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