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了给女友做面包,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导致整个人的状态很差。只要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我就能感到巨大的焦虑感。而在体验焦虑后,我尝试去思考情绪背后的东西。
一、承认情绪,接纳自己
面对情绪,我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
奇怪的是,只要每次我顺着问题往下思考,都会被卡住,无法得出答案。然后我会烦躁:为什么要问“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有意思吗?而会问这个问题,追求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就想着下次不要产生这样的情绪了?我是不是不允许自己,在某时刻产生不恰当的情绪?
凭什么!我也是人呀,为什么我不允许自己有情绪?为什么我不能在遇到陌生情况时,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保的反应吗?
正如今早起床时,我明显感觉睡不够,但是心里还会惦记着,要早起给女友准备早餐。于是我变得焦虑,想睡也睡不着,心里一直在想着事情。当时我跟女友说了自己有些头疼,她立马反应询问是不是睡不够,还说不用我早起了,由她自己处理。于是,我可以安心地多睡会了。
我示弱了,代表我承认情绪的状态,承认自己就是做不到。而以前的自己,哪怕身体再难受,我也就硬抗着,为了就是不向别人展示自己脆弱的状态,因而我就得承担相应的代价——明明身体不舒服,还要硬着头皮去做事情,结果也没能把事情做好。
二、认知模式决定情绪反应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
换个角度,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看:为什么面对这件事,我会以这种情绪去应对?
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就在那里,而我怎么去看待它,如何解释它,就会影响到我的情绪。
比如在睡眠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很容易变得焦虑,尤其是遇到突发事情时,我还可能生气发怒。这使得我表现出,自己很没有安全感,控制欲非常强。于是,我就把突发事情理解成对自己的威胁,因为要去处理这些突发事情,我就需要分配额外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就不能好好休息了。而我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我反而会把突发事情当做生活和工作中的调剂,觉得很有新鲜感,甚至还会遇到惊喜,发现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所以,我会以产生这种情绪,其实来源于我对世界的认知——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我是怎么考虑的,除了这种反应方式是否还有其他的选项。
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不能做到当知当觉,但我可以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重新复盘一遍。这其实就是每日写作要做的事情。
三、我怎样成为今日的自己
如果说认知模式决定情绪反应,那么我又是如何学会这些认知模式的?我又是向谁学习的?
这其实很难回答,难的地方在于,很难回忆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情。而现在每日记录人生日志,就能像建立自己的人生数据库一样记录下来。然后等自己再去翻看时,才会发现原来当初我是怎么做的,会选择这么做是因为身边环境和自己的认知模式决定。这可以说是“命”。
我们常说要改变和成长,其实就是在改变自己的“命”。但其实改变并不容易发生,它需要特定时刻发生特定的事情从而引起特定的反应才会发生。
知道这个,对我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要求自己着急改变,因为能做出改变,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以及那些帮助自己改变的人事物。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