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由职业者平台Upwork和自由职业者联盟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有五千多万人是自由职业者,占据了该国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来的工作》一书写到,未来90%以上都是自由职业,这种未来的工作形态,究竟是怎样的真相?
(1)自由,并不等于自在
自由职业越来越让很多人心驰神往。听说可以睡到日上三竿,不用风雨兼程地出门,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打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息不规律,收入不稳定、家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渴望自由(财务自由或自由职业),但是99%的人都很难实现?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说,因为他们错把「自在」当成了「自由」。
据数据显示,自由职业者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市场、IT、咨询。这些领域都需要的是结果和专业性。实际上,只有具备相当的经验、效率、资源整合、变现的能力、个人品牌的议价权,才能真正的自由。否则,你只不过是坐在家里办公而已。
按照《富爸爸穷爸爸》里面的理论,90%的雇员和自由职业者,只是靠出卖时间来赚钱,只有10%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靠系统和钱来赚钱,他们是真正的自由。
很多时候,自由并不等于赚多少钱。你是马云,你可能并不自由,你是一个作家,你写了一本很牛的书,不需要你做什么,反复有人去买,虽然赚得不多,但你可以自由的去寻找你的“诗和远方”。
(2)自由,并不等于独处
“我要一辈子都做这件事吗?” “我现在做的事,几年以后还有竞争力吗?” “没有老板和职场环境的督促,光靠自律行吗?”“经常不跟外面接触,会不会跟社会脱节?”
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的自由职业者,常常会陷入孤军奋战、没有方向感的焦虑之中。当一个人脱离了社会与公司为你搭建好的职业发展坐标系后,未来的发展道路该朝着哪个方向走,才不会在社会上失去竞争力。
实际上,自由并不绝对。从另外一个方面,“平台+个人”、“平台+小团队”的形式,将使得“半自由”更加成为主流。单枪匹马的个人品牌很难做大,依托于某个平台,既独立,又彼此构成价值链。比如说微商、社交新零售的模式,就是一个正在重新构建社会组织的过程,大量的个人依赖于某个团队之下,无需开工资,却更能价值和收益最大化。
(3)自由,并不等于永远
一个已经从事写作2-3年的自由职业者说的那样:一个人抽象地荡过,就再也不能具象地上班了。但一个人也许并不能永远是一个人。自由职业者分三拨人:尝鲜者、创业者、永远的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自己的“无限责任公司”,是公司,也要发展壮大,有一天,当你觉得你的收入已经不能支持你的才华的时候,你需要给自己一些变化。
自由职业的核心是职业,而不是自由。
如果自由职业本身做为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最大的特征是:你一个人走通了专业能力出售的全产品链——专业能力封装、定价、宣传、销售、升级、财务保障……自由职业是一个人的创业。
说到底,让你不自由的,不是打卡,不是老板,不是不够专业,而是你缺能力。
道长同时提了一个名词:「市场价值网络」,在我看来,这就是市场环境,或者说是赛道。给自己能否定好位,是决定能否“自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