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猝不及防,真是猝不及防地,《长安十二时辰》开播了。
古装剧受限时期,《长安十二时辰》几乎没有经历正常的影视宣传期,就低调地在娱乐新闻高调的6月27日20点开播了。
虽然是“裸播”,但重量级的主创背景,让它怎么也低调不起来。
知名作家马伯庸原著,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从影视化消息传出,开拍,到定档传闻,《长安十二时辰》一直吸引着书迷和粉丝关注。
以下只涉及少量剧透,全剧悬疑未解,各位可放心阅读。
🏮
大唐反恐24小时
“长安城暂停宵禁,汝等无论来自何方何国,只需一次勘验入市,此后十二时辰内,皆可于坊间自由来往。”
《长安十二时辰》开场就直接告诉观众,“是的,我们要讲的故事只发生在一天里。”
▲时间在故事中非常重要,每集开场都会显示时辰和天色变化。
大唐天保(原著为“天宝”)三载上元节,国际大都会长安欢庆佳节,大量外邦友人前来做生意,一群突厥狼卫趁机混入。
靖安司司丞李必(原著为“李泌”,易烊千玺饰演)找上混迹黑白两道的死囚、前任不良帅张小敬(雷佳音饰演),合力追捕狼卫头子曹破延,阻止狼卫在上元节灯会上制造混乱。
在最伟大的城市长安内缉凶,各色人物轮番登场,无人能置身事外。快进是不可能快进的,一时不留意,就错过了重要地点、人物和细节线索,故事就彻底看不懂了
在交代事件背景的第一、二集,故事仍尽力保持了“悬疑”,故事开头就“伤亡惨重”。
任务首选执行者崔六郎被杀,从水中救起曹破延的醉翁焦遂,自报姓名后被杀。
▲第一集“饮中八仙”之一焦遂打了个酱油
当观众都为见过曹破延真容的剃头匠捏一把汗时,偶然出场的剃头匠女儿季姜,唤起了曹破延作为父亲的善良,剃头匠才没马上死于剃发刀。
作为NPC人物,这位唐代Tony老师几乎要“死于话多”,幸好有女儿保命。观众刚刚习惯了曹破延杀人如麻的设定,故事一个急刹车就让人猜不到。
▲曹破延提醒剃头匠一家不要出门看灯
这种节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不再花大量笔墨层层堆叠出故事高潮,而是用“意外”,用“乱拳打死老师傅”式的剧情,刻画瞬息万变的长安。
为追踪长安舆图,张小敬追捕狼卫不慎闯入宗教祭祀,狼卫挟持人质,双方僵持不下时,不料半路杀出个“暴躁诗人”程参乱打一通,让《长安十二时辰》诞生了油画般的一幕。
《长安十二时辰》依靠无数这样惊险的情节推进故事。
原著作者马伯庸曾透露,《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来自美剧《24小时》,只不过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
早已习惯了倍速“刷剧”互联网观众可能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这部“长安反恐24小时”,高密度信息轰炸下,长安城每一帧都是故事。
🏮
长镜头下的大唐
国产剧往往让观众诟病生活感缺失。
对于《长安十二时辰》来说,烟火气需来自历史的炊烟,服化道的成功在于历史形制的高度还原。城市规划、国际贸易、宗教、文学,甚至一件不起眼的大唐风物,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为营造大唐盛世一天,电视剧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重现历史教材里的长插图。
第一集开场两分钟,长镜头展开上元节西市开市前的画面。楼阁上歌姬弹琵琶唱李太白新作,长安城道上,有行人牵马,着唐妆女性逛街,商铺伙计忙着准备开业,忽而上元节灯笼烧起,周围人手忙脚乱扑灭……
“火烧灯笼”意味深长。
长安城的一天,从街道一隅开始,随后才切换到城楼上俯瞰的宏大视角。
第二集,张小敬追捕狼卫的超长镜头,更是把长安一百零八坊,大量建筑、人物,甚至是牲口都牵涉其中。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这就是观众普遍形容的“电影质感”。
仿佛是在玩一场烧脑的侦探游戏,原著作者马伯庸在小说每一章节后附上了长安城地图,以及主人公当前位置标注,这成了不少观众的“看剧攻略”。
▲剧中关键线索“长安舆图”
不完全架空,有历史可参照的热播剧,总是吸引更多的“考究党”,带出关于历史还原度的讨论。
《长安十二时辰》有大量文化冷知识等待观众发掘。
古装片罕见地出现了黑人。
▲“昆仑奴”葛老,由法国知名黑人演员Djimon Hounsou饰演。
第六集登场的地下城城主葛老,原著中他的背景身份为“昆仑奴”,唐代时指从东南亚来的棕色人种仆役,也有少数黑人。电视剧角色由好莱坞黑人演员Djimon Hounsou饰演,肯定了“昆仑奴”的黑人身份。
李必头上的“白菜”一样的芙蓉冠子午簪,“由后往前”插法表明他的修道身份,吃货张小敬吸的“火晶柿子”的确实是长安(陕西)特产,捕捉这些冷知识也是观剧趣味。
▲仿佛唐画中走出的女孩
▲唐妆展示。许合子,化用人物大唐歌姬许鹤子。
女士画唐妆,男性半臂装,女童们从唐画里走出来一般的可爱造型,这些服装还原都备受肯定。
@唐穿导游森林鹿 在微博发表文章《幸亏是上元节,不然这满街僭服城管都抓不完》,提出剧中部分小人物的服装太过昂贵,在当时的社会中“逾制”了。
“逾制”知识点还算有技术难度,而更多观众质疑的模糊点是,剧中是否存在大唐无关的日式元素?尤其是剧中的建筑物和风俗小物(如灯笼)。
这部分观众否认“大唐在日本”的说法,认为现存和式风格已在学习唐宋的基础上有所修改,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民俗风物太过“和风”。
加上《长安十二时辰》邀请了黑泽和子(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的女儿),担任服装设计,指导剧中穿真铠甲战斗的场景,这类质疑愈演愈烈。
一部电视剧中一闪而过的上元节灯笼样式,都能引起如此丰富的讨论,也足见其文化价值。
▲长安的宗教人士
与剧外纠结文化归属的今人不同,剧中的长安人,从官员到百姓,无不怀有对大唐经济发达、文化开放包容的自信感。
不仅高官李必认为长安是最伟大的城市,就连普通百姓剃头匠向外邦人介绍,都自豪于长安商品丰富,天上的星星都可以买到。
🏮
敢“为难”观众的国剧
高评分好口碑之余,《长安十二时辰》也让部分观众“畏难”,纷纷感觉这剧“看不懂”。
在故事开始,李必需要用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台词,交代故事起因(即“狼卫混入长安城”事件),其中包含了大量生涩的历史特指名词。
马伯庸的小说写作喜欢化用历史人物,借历史人物的特征和趣闻,来说自己的故事。
▲何执政化用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贺知章
电视剧修改了人物名字而保留了“人物设定”,李必(李泌)、何执政(贺知章)、程参(岑参)、李太白(李白)、许合子(许鹤子),这些都是唐代知名人物,生活在“诗歌大唐”。
诗仙李白几乎承包了电视剧所有的背景音乐歌词,古典文学爱好者可以在看剧过程中享受诗歌大唐。“一言不合就念诗”既是本剧的亮点,又给观众的理解增加难度。
古典文化、历史人物、诗词都要求观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就要需要放慢速度,一边查询一边理解剧情。
小说通过二十四章节把一个事件铺开讲述,自然会有大量的人物登场。人物有各自的支线,支线与支线交织,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处理高密度的信息输出并不轻松
换句话说,《长安十二时辰》并不是一部“爽剧”,它容易让观众感觉“不爽”。
有胆量去“为难”观众的影视剧,在国剧市场并不多见。这也是《长安十二时辰》突围的原因之一,观众期待“美剧”模式,更期待跟上美剧节奏的国剧。
对这部高期待的国剧,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最近形象有些许诙谐的雷佳音,被定位为“流量明星”的易烊千玺,多少被书迷诟病与原著形象有差距,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台词也十分考验演员台词功底。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季已播出十二集,少年成名李必和不良帅张小敬,这对反差极大的辑凶搭档,表现还算让观众满意。该剧豆瓣评分在8.8分左右,可算得上是今年上线国剧中成功的一部。
#讲讲#
你心目中的国剧是哪一部?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本文作者
潘劲虹
本文编辑
潘劲虹
★文中图片来自优酷、微博和豆瓣。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