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无论是助人还是自助,首先要跳出心理的“三大陷阱”。
一是直觉思维。
你觉得中国的癌症发生率高还是欧美高?癌症是老年病?寿命和空气相关吗?遇到问题,我们往往通过直觉思维判断。
直觉思维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把直觉思维的结果当作事实,以此去评断人和事,因此产生心理冲突,造成心理问题。
前面我们讲过心理学的“四大公理”,其中一条就是“心理会扭曲现实”。同一件事,为什么那么多的看法、观点、处理方式?正是每个人的“直觉思维”在起作用。
所以,当你“直觉”眼下的人或事让你心理不舒服,或者你觉察到,自己常会以悲观、消极的心态想问题,那么尝试一下“转念”吧:我是不是又受直觉思维影响了?事实可能不是我想的这样。遇到这样的事,那些心态阳光的人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二是机械思维。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是把物理世界规律放到人身上了。
机械思维,是科学思维,因果思维。灯为何亮?因为有电。灯为何灭了,是断电了。孩子不上学,是因为老师打他。那么是不是老师不打他就应上学?可为何还是不上学?原生家庭问题,真的是心理问题的源头吗?可孔子孟子都没有父亲,一样成就人生。
遇事单一归因,一旦陷入机械思维的陷阱,自己又没有力量跳出来,就会感觉很无奈,很无能,或者处理问题投鼠忌器。这也正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是以自我为中心。
人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著名的“三山实验”,早已向我们证实了这一切。
比如此时此刻,我讲明白了,你听明白了,都是围绕“我”在走。那只是我“以自我为中心”所想的。
人与人之所以不能沟通,其实正是“我”在作怪。
那天我在楼下,遇到一邻居问另外一个邻居:你这是搬哪了?搬家的邻居说搬到即墨那边别墅去住。问话的邻居来了一句:住得可真远。可这相对谁而言“远”?对于搬家邻居老家即墨的亲戚朋友来说,人家这是隔得近了。
要有这样的意识:心理一旦出现了这些词:应该、必须、一定,都是“自我中心”在起作用,而人们经常认识不到,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