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学习三周了,紧跟紧学的还是稀里糊涂,随学随忘摸不到头绪理不出个主线来。虽然像啃骨头般费劲,但学习的兴致仍旧不减。既来之则安之,满满的学习能力场,老师们一露面开口说话就是一股学习的氛围,不仅是文字的表达,而且是谦虚的学习态度更让我感觉到入群学习的惬意。
薛老师,听声音温文尔雅,知性博学,谦卑好学。特别是讲课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好似就是做在身边与你聊天的一位可亲近的老师,很自然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即便是线上学习隔着屏幕 ,但通过薛老师的照片愿意猜想讲课时的一笑一颦,还有那一声声的长叹。每次课上,薛老师的语速不快,很在乎我们这些没有史学基础的小白,从正音到朗读,还有由此联想到的资料补充,唯恐我们听不明白,常常是旁征博引,串联出好多的内容,那种沉浸在文学中的信手拈来和清晰的思路讲解领我折服和敬佩。
为了充分备好课,薛老师手中有四五套不同版本的《史记》随时查阅校对,有时还要上知网查阅关于某一部分的论文研究来丰富补充证实所讲内容。对于有争议的地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薛老师也给我们点出来,允许存疑,可以先全盘接受下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慢慢会了解的更多。我喜欢薛老师这种爱学爱思考,爱研究爱分享的学习态度,更敬重这种严谨的学习作风,难怪大家尊称薛老师为女神!
群内善于思考的老师提出疑问,薛老师都是一一作答,分析的有理有据。每次看到群内老师的疑问时,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是没有细致的思考过更别说是提出问题来了。想想自己有时大喊着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高呼着善于提出问题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是我接连几次的听课学习,到底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静心思考过多少,产生多少疑问……我茫茫然,被动的听着,听着听着思想就如静止一般,这就是课堂上所谓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潜能生”吧。课下讨论学习我只是潜在水底,默默地看着听着大家的发言,参与不了意见更谈不出什么体会。只是感叹几次的听课学习简直就是囫囵吞枣,有时连吞都没吞下就直接还回去了。一周三次的学习频率还是感觉忙的晕头转向,练基本的朗读都是磕磕绊绊读不熟练,要谈透过文字体会意思是难,由此联系人物事件又是难,整小节的独立解读更是难,面对这些难倒是避免了张冠李戴,只是瞅着文字一个劲的发呆,愣是产生不了联想和想象。
学然后知不足,感叹自己对历史了解的少之甚少,感叹自己面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及时提出疑问的能力,没有提取关键词句整合信息的能力啊。幸好遇见了这样的能力场,细细的消化,慢慢的咀嚼,争取量变到质变,通过不断的反复听,反复的复习跟上大部队的学习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