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大多居高临下般教育子女,自傲的人评论任何事物多少都带有鄙夷,甚至情侣、夫妻间都充斥着对彼此的批评与说教。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压制了过多的原始野性,但人类总能找到适应的方式,语言暴力其实就是由于“杀戮、战争”等野蛮行为被压制而进化出来的另一种暴力行为。
很多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能和“暴力”扯上关系,但事实是我们语言上的嘲讽、指责、否定以及说教都可能会伤害到对方,伤害彼此的感情。《非暴力沟通》为这个问题准备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利用该方案我们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聆听他人,并最终做到聆听自己的内心,建立并感悟和谐的人生。
首先给出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终极法则: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请求支持。然后我们将逐步查看为何是这16个字,以及在表达自己、聆听他人、聆听自己的过程中如何应用。
表达自己
人在社会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关注自己,将自己作为标准去评价他人,他人过于认真,认为其有强迫症,反之认为其太粗心;女朋友希望体贴,认为其太粘人,反之又认为其是冷漠的木头,这都是自我为标准的体现。进行比较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别人家的孩子”、“人家老公”这些话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陈述事实,而非评价,因为那会激起反感。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库里在NBA总决赛上表现糟糕”,但不能说“库里是个糟糕的球员”。很明显前者是对某个事件的描述,而后者加入了说话者本身的评价,这一定会引来无尽的扯皮。所以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首先要将精力放在现象上,而不是结果上,是去描述现象,而非评价结果。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表达感受,而不是表达想法。说实话,这点我个人认为相对较难掌握,我们看几个书中的例子:“我觉得你的吉他弹得不好”这是想法,“对你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是感受,差别很细微,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想法多少带有评价,而评价应该避免的。同时,表达感受会带有示弱的戏份,这对解决问题一定是有帮助的。试想,“你天天就知道打游戏,一定是不爱我了!”和“你一回家就开始打游戏,我感到被冷落了...”那句话更能唤起对方对你的关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是提出需求,而且是要直接、明确的提出需求,而不是通过批评,虽然批评暗含了期待,但其同评价一样,可能会招来反击或申辩。不幸的是,人们却往往的站在这个角度,当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过错。孩子没有把衣服放进衣柜,我们认为其懒;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意见,我们认为其不负责任。而不是直接说明“我希望我们能一起保持家庭的整洁”,以及“我希望大家能够考虑我的意见”。
第四要素,请求支持。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对方已经能够明白我们的需求,那么最后就是点题似的提出对对方的请求。这里的关键是直接说出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对方不要做什么,因为这同样会是对方反感,而且要使用具体的语言,而非抽象的概念。不要总是期望对方能够猜到我们希望什么,认为说出来了对方再去做就没有意义。当人处于猜测中做事时,总会显得小心翼翼,在过程中再得不到肯定的反馈,一定会终止这种愚蠢的行为。同时,我们需要区分请求和命令,一旦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是否去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比如,“我很孤独,我希望你今晚能陪陪我。”“我今天很累,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你真自私!”这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在需求没有满足时去重视对方的需求,而是开始指责。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而人们一旦认为有人强迫他们,他们不去满足我们的可能性就会提升。
其实,简单来说,进行非暴力沟通时需要关注的方面只有两点:第一要客观描述不夹杂评价或批评,第二直接提出需求和请求而不是命令。至于更多的什么是描述、评价、请求、命令,书中给出了丰富的例子,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建议买一本回来消化消化的,相信无论你是在和女朋友冷战、难以和父母沟通,还是希望为以后教育孩子获得些方法上的指导,非暴力沟通都能适时的满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