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段视频,一个人在人来人往的步行街上画了小时候玩的跳格子,格子里面标上数字,路过的很多人在上面蹦蹦跳跳,这里边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这说明,很多人有怀旧心理。
看到这一幕,我的脚也跟着动起来,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时候玩儿的各种游戏,跳橡皮筋儿,打口袋,玩嘎拉哈……
01、跳橡皮筋儿
在村里念小学的时候,女同学课间玩得最多的是跳橡皮筋儿,如果哪个同学家长能弄到长橡皮筋,其他同学都羡慕不已,有橡皮筋的同学也很神气,她能决定带谁玩儿,谁被选上就会非常高兴。
跳橡皮筋可以是单筋的,也可以是双筋的,要三个人以上才能玩,有两个人用腿把皮筋绷住。
我们边唱边跳,有毛主席的光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等,到现在也不明白,这些口号,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跳橡皮筋的歌曲。
跳的过程中,如果无失误,就可以不断提升皮筋儿的高度,从脚踝,膝盖,腰部,腋下,脖颈,举过头顶,最难的是,举过头顶的高度,谁也够不到皮筋儿,所以先要用手先压一下,利用皮筋的反弹力再跳过去。
跳皮筋儿的时候,双脚要不停的交替,一会儿勾住,打结,系扣,一会儿要放开,解扣,很锻炼腿脚的灵活度和弹跳力。
02、打口袋
口袋是当时孩子们的最爱,打口袋,跳格子,玩嘎拉哈都要用到它。
口袋是用6块方形布缝制的,家里大人手工好的,做出来的口袋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非常美观!口袋里装的是玉米粒或高粱米粒,重量要合适,太重踢不动,太轻踢太远,不好控制。
打口袋这个游戏,可以多人来玩,两个人对面站立,中间要隔十几米的距离,两边的人向中间的人打口袋,如果中间的人接住口袋得分,没接住,打在身上的任何部位就要被罚下,替换两边打口袋的人。
抛掷口袋有学问,可以虚虚实实,高高低低,非常有意思,这个游戏能锻炼一个人的判断力和灵活度。
03、跳格子
学校的操场是土操场,在操场上,捡一个木棍或小石子就可以画出田字格,在边框的一半画一个半弧,再有一个口袋,就可以玩这个游戏。
它的规则是,从半弧出发,全程单腿踢口袋,分别通过田字格的四个区域,最后回到半弧,跳到弧外,算赢。
踢口袋不能踢太远,否则下一步就蹦不到口袋的位置,太近可能踢不过去线,如果脚踩到口袋,踢不到口袋,中途挪动脚,手触地,脚踩线,口袋压线都算输,所以想赢也很不容易。
记得有一次,我成功地跳过4个格子,蹦了出来,差一点就踩到圆弧线上,对方说我踩了线,我的脚下意识的就动了一下,被对方抓住把柄,只好认输,那时候,输的心服口服,从不打赖。
这个游戏,主要锻炼大脑的判断力和弹跳力。
04、玩嘎拉哈
嘎拉哈是满、锡伯、鄂温克语音译,蒙语称沙嘎、达语称萨克、 鄂伦春语称毕劳黑、赫哲语称阿尔初阔其。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
小时候经常坐在炕上玩嘎拉哈,它是猪或羊后腿中间接大腿骨的那块骨头,过年的时候,啃过猪蹄就会收集起来,一头猪只有两个,很金贵。
用一个口袋,4个嘎拉哈就能玩半天,嘎拉哈有4个面,每掷下一次,找相同的面,这时要向上扔口袋,眼睛跟着口袋走,在下落的过程中,一只手手要麻利的把相同面的嘎拉哈抓起来,最难的是,同时出现4个同样的面,要一起抓到手里有难度。
玩的过程中,抓不到嘎拉哈,或者抓错了,接不到口袋,都算输。
这个游戏要求眼疾手快,否则很难完成。
05、顶膝盖,叠罗汉,扇啪叽
这些游戏男同学玩的最多。
顶膝盖:这个游戏可以多人玩,各自脚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处,用手扶住,单腿蹦向对方,用自己的膝盖去顶对方的膝盖,谁能持续平衡,把对方逼到双脚落地,就算赢,这个游戏主要锻炼身体平衡。
叠罗汉:也是多人玩的游戏,一个人抱着柱子哈着腰,后面有一个人,抱着前一个人腿,也哈着腰,其他人站好排,依次跑向这两人。
先用手支撑最后哈腰人的臀部,身体尽量地跳到前面人的后背上,并向前趴去,给后面的人让位置,谁最后没跳上去,游戏结束,再换下下面哈腰的人,大家继续跳。现在想想,这个游戏有点像跳马,有一定的危险性。
扇啪叽:多是自己用废纸叠的,用两片稍稍硬一些的纸,对叠成四四方方的形状。
后来,小卖店有了新型的啪叽,硬纸盒上贴有圆形的彩色图案,回家用剪刀小心地剪下来,尽量保持原来的形状。
这个游戏两个人就能玩,一方把啪叽放到地上,对方来扇,这样双方来回用力扇动,谁把啪叽掀翻过来,就归自己所有,有时纸盒上贴的图案会掉下来,回家再用浆糊粘住。
还有不少游戏,比如跳绳,弹玻璃球,滚轮……就不一一赘述了。
到了初中以后,由于学业忙,还要替大人分担家务,这些游戏就不再玩了。
游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虽然儿时的那些游戏很原始,很简单,但是很有乐趣,伴随了一代人渡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现在再也没有孩子去玩这些游戏了,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大人,孩子们的最爱,各种电子游戏层出不穷,户外活动相对减少。
每每看见一个个小胖墩,小眼镜,就很心疼他们,孩子们不应该用电子游戏取代户外活动,应该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才是对孩子们的真正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