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后
返程途中读完了《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作者提出了两个关键词:输出和碎片时间记忆强化,来达到通过读书改变自我、改变人生的目的。一直以来个人是非常抵制所谓的方法论,自认为方法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体悟出来的,是极个性化的东西,通过学别人的“好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欲速则不达。但读完这本书,发现作者与己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比如,包里永远至少放着一本书,无论是平日上班、出门、出差、旅行,甚至公司体检时我也会带上一本排队,书上划线、旁边写感想、折角、摘录、读后感,我也都会做;但却远远达不到作者过目不忘的水准。作者将遗忘曲线理论的实操简化为一三七,即在读后第一、三、七天通过向人推荐你读的书,与别人分享感想,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名言警句,发表评论来复习巩固;这样对照看来,我的输出不够。作者还提出了15-45-90法则,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警示,在小朋友阅读中应注意把控好该原则,读书并非时间越长越好,要尊重人的超日节律,让读书有效率。
2.赠礼
圣诞在即,老师们设计了一个选一个朋友赠送礼物的活动。后来听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小朋友因父母不在家准备的礼物过于简单而伤了对方的心,这时我才意识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设计中蕴含了多少对小朋友的考验: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或者说如何选礼物?是单纯从己方的心意表达出发,还是以自己的偏好筛选礼物,还是从对方的期望来考量?在自身期待与现实间有落差时该怎么面对?在自己收到的礼物与旁人收到的礼物间有落差时该怎么面对?
我当即问米: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因家长不在家,送给你的礼物让你很失望,你会伤心吗?
米不加思索地说:会,我会很伤心。
小朋友是因为家长不在家,你会体谅他吗?
米点了点头。
你注意到有小朋友伤心吗?
没有。
如果以后看到别人伤心,你要主动过去安慰哟!
3.找答案
出差回来,发现小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只剩最后一章了。故意问她还剩多少,答:读完十六章了。哦,那就只剩一章。是吗?那我今晚读四十五分钟,你赶紧帮我买《哈利波特与密室》,好吗?
哈哈,这回把读书的兴致调动起来,上次的《纳尼亚传奇》未能成功,这次算基本成功。二十二万八千字,读了两周,虽速度不快,但毕竟是自主读完的真正的长篇。
这几天我也零碎地拟了十七个问题,准备周末再好好理理,选几个与小米聊聊,结果被她看到,惊呼:我怎么知道伏地魔为什么杀不死波特?
答案就在最后一章里呀!
读书中,突然又跑来:我找到了,波特提问的时候。
是他问谁的时候呀?
问Albus Dumbledore。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妈妈的爱。
Ok!You ge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