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嵊州水竹村,隐匿着一座艺术的殿堂——刘文西美术馆,它静静地诉说着一位艺术大师与生活的不解之缘。今天,我们一家三口走访这座美术馆。
刘文西,这个名字在中国艺术界如雷贯耳,他的画作不仅精湛绝伦,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他是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的创作者。那幅画像,线条流畅,神韵兼备,仿佛让历史人物跃然纸上,生动再现了伟人的风采。
以下文字为美术馆所摘录:
艺术为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视绘画为生命。这就是人民画家刘文西先生的艺术人生。
从育才中学到西安美院,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刘文西始终践行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扎根黄土,深入生活。他饱含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将为人民造像、为时代抒情的历史使命诉诸笔端,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从西洋素描到中国笔墨,刘文西巧妙地熔中西绘画精华于一炉,以严谨的造型和粗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创造性地开拓了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气象与格局,为世人留下众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珍品,开创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黄土画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十余年来,刘文西上百次深入陕北高原,踏遍了那里的沟沟,走访革命遗址,学习领袖著作,领悟伟人精神,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情感、精神气质与时代印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在当代中国画坛树立了旗帜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刘文西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典范,是党的文艺方针的忠实践行者,是一位值得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艺术大家,他的作品与艺术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精神,在探索中国艺术发展道路、繁荣中国文化艺术、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觉、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进程中散发魅力、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