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泰山西溪石亭的一副对联,上联“龙跃九霄云腾致雨”,下联“潭深千尺水不扬波”,越是岁长仔细品来感触越深。印象中的泰山,是雄伟壮丽,峭壁如削,印象中的我登泰山,是人在囧途,笑话百出。回想起第一次登顶还是大学时代,平时省吃俭用的生活费凑足了游泰山的盘缠。我记得那时背的东西格外多,山上贵尽量山下带,这一趟相当于赚了挑山工的运费。那时登山浑身是劲,黑灯瞎火的一路小跑到了中天门,宽阔的平台、叫卖的小商小贩、三五成堆的游客……不敢相信如此“轻松”的问鼎五岳独尊,卸下装备,席地而坐,一阵风卷残云,消灭掉了一口袋干粮,打着饱嗝儿,撑的肚皮朝天。人算不如天算,交谈中得知中天门才到半山,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革命尚未成功,攀登还需继续,干粮就着饮料泡发,装在肚子里比背在肩上辛苦一万倍,那真是负重前行。到了山顶人困马乏,水尽粮绝,此时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声声入耳,金黄的小米煎饼、滚烫的清真拉面、热腾腾的馍馍......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品”,狠心喝了一碗碴子粥,里面的糠喇的嗓子眼儿疼,见有免费的萝卜干,趁老板不注意狠狠的掏了两勺,只怪勺子太小。
——书于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