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工作快2年,还没有抽时间去参观骆宾王公园,岂不是憾事!正好国庆放假,驱车前往。
公园倒是幽静,游览的人不多,环境不错,景色很好,气候宜人,公园中有一小湖,应该是骆宾王作<<咏鹅>>的小湖?
在骆宾王纪念馆看完了骆宾王一生的介绍,忽然想写两句凑趣。
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才子的坎坷一生
毫无疑问,骆宾王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才子,今天的话叫学霸,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作<<咏鹅>>诗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被誉为江南神童。足见其才识,不过有句话就是,一个人一方面优秀,其它方面就必有缺陷,这句话不假,也正好应在了骆宾王身上,观其一生的经历来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低。
骆宾王是有家学渊源的,其始祖可追述到东汉任尚书郎的骆雍临,因官场斗争,从陕之骆谷,迁到义乌,在东汉、三国时期属义乌名门望族,家族重视培育后代。从东汉到唐朝李渊于618年称帝中间又历经400多年的历史。唐朝初年,骆宾王之父为博昌县令。不幸的是,在骆宾王应试年龄,其父已病逝任上,可谓家道中落。从参加省试可以看出,在当时在朝廷无人,在社会上还无声望,还不是网红,可以想象在重推荐、重声望的,而且不分文理科的年代,名落孙山是很自然的。
骆宾王虽然考场失意,但理想的火花还未被浇灭,依旧发奋苦读,过了五六年,入京再谋仕途,经人举荐,谋得一个低级官吏职位,应该说开始步入仕途,但是理想的火花,还未等发光发亮,就被浇灭了,原因是什么呢?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情商低,既然在官场,免不了看到官场的潜规则,各种溜须拍马以及各种官场丑态,偏偏这哥们一根筋,看不惯,行事刚正不阿,所以得罪了权贵,遭排挤,被罢官。罢官就罢官吧,还很痛苦,这就叫对做官是又爱又恨!这年骆宾王33岁。
按理说,这次的教训应该很惨痛的了吧,可是依旧没吸取。后来,在河南豫州巧遇道王李元庆(唐高祖李渊第16子),李元庆爱才好士,很欣赏他,一心要抬举他,让他自述其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面试的第一道题,介绍自己,你看这哥们怎么说,他说一个人才能到高下、品格的优劣,应该由主政者考核,不能听本人吹嘘,你说气人不?面试官一看,你这是面试我,还是我面试你啊,不过呢,惜其才,让他在手下做了3年幕僚。这时骆宾王已经38岁了。
这时的骆宾王,虽说官场混的不成功,但是也算混了10年,有10年工作经验了,本来应该再战官场,加上中年危机快来了,但是此时的骆宾王,没经得起打击,有点心灰意冷,回到第二故乡兖州,居然过起陶渊明的山水田园生活来了,这样又过了八年,发现自己的积蓄快花光了,人却没死?这下慌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归隐前,自己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啊! 这时,他已经接近50岁了。没办法,还得操起老本行,再战官场。
幸好唐朝没有年龄歧视,在入朝参加策试时,虽已满头白发,但还是中试录用,授予奉礼郎官职,是宫中官职,虽然大材小用,但是他心态平实了很多,后来还获得了一个学术头衔叫东台详正学士,类似于今天的院士,可是好景不长,这哥们的犟脾气还是未改,又得罪了权贵,官职又被一撸到底了!这时,骆宾王已经52岁了。
时正逢吐蕃(今天的四川甘孜、阿坝地区)入侵,没办法,骆宾王这次举起了投笔从戎的大旗,从军。直到56岁结束从军生涯,这个时期行迹主要在今天的四川、云南。
虽然官职被夺了,估计人事关系还是保留在组织内部,回到长安后,经过组织的考核,授予武功县主簿,虽然官职没有以前高,还是忍气吞声,因为还要奉养老母,生活压力大啊。这时候,又有一次机会来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素知骆宾王的才气,向骆宾王索要诗文,骆宾王便作了一首长诗<帝京篇>,一时朝野传颂,文坛震撼,奠定了其文坛盟主的地位。第二年,吐蕃又入侵,朝廷派裴行俭率军征讨,裴行俭邀骆宾王当军中书记,骆宾王这哥们又以奉养老母为由婉绝了。
在此之后,骆宾王一直在主簿这个职位上奋斗,直到有一天突然提拔为御史台侍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干部,这时骆宾王已经61岁了,其母已亡故,没有后顾之忧。这个职位应该是骆宾王职业生涯的最高峰,本想大展拳脚,大干一番,以报天恩,谁知其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又很快得罪了权贵,同时武后专权,骆宾王又颇有异议,上书讽谏,把朝廷也得罪了,结果当了不到半年,就被人诬陷入狱,幸好两年后,遇大赦,出狱。
鉴于骆宾王"网红"的声誉,朝廷贬他任临海丞,在临海任上,他秉公办事,深得人民拥戴,视为贤宦。
公元683年,武则天专政,骆宾王发檄文<<讨武氏檄文>>,意图南下扬州会同徐敬业等起义匡扶唐氏,可惜后来兵败, 骆宾王也不知所终!
观骆宾王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混迹官场,但谈不上混的成功,如果混得成功也许我们就看不到那个充满才情的骆宾王,看到的就只是那个世俗的骆宾王。
历史上文豪做官的不少,如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大多不是很如意,可能混的好要数北宋的王安石,官至宰相,其文采也甚好,但历史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文豪做不好官,大概文豪大多恃才傲物,不通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而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