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话

转眼已是大年初六。当千家万户尚沉浸在春节的欢快氛围中时,许多人即将迎来上班或开业的心情,准备返程,开始又一场艰辛打逐,或操持往业,或重辟生机。

我乘着假期护校值班的空隙,想理一理新年中的诸事头绪,归置下自己的内心。但理着理着,思绪心猿意马起来,什么天地万仞间,什么家国个人命运,不觉得搅成一团,便且说且理。那么,先从过年扯起。

在我老家,虽说整个正月都是年,但这更多是大人和小孩的一种向往罢了。对真正的百姓家庭而言,过了初五,春节也算落尾,开始各忙各事了。

依大人的心迹,总觉得过完元宵节,再告别亲人各投东西,这个年才叫丰满。实际却是,乍如新年刚开始,轻松舒畅的气氛还正浓郁,便得返回各自岗位,或为生计、或为职责,早作出路和谋划。

若是小孩,恋家爱过年,大人们从此经历过,很能理解,他们更在乎快乐的形式。而今的大人们,过年爱恋家,更在乎快乐的内容,以及内容附着的意义,大概是为舒缓各种压力,让自己暂时不忙之外,修补一下各人所在乎的、却已渐渐磨损的东西,好在忘记之前,心里清净踏实一些,落得些人的实处。

这种快乐的内容,自己内容附着的意义,在如今的过年时节,不易遇得,即使遇得也难以坚持。人们在逐渐忽略时空的有限性这一回事时,又在不断拓大人际联结的无限性,造成富余的味道和渣滓越来越厚。所谓五味令人口爽,口味多了,口感腻了,便失了味道。

老实说,过年这种习俗,流传千年至今,实在是对中华文化一种好的发明。过年这一发明,老祖先或许没有意识,但享用这种习俗的人,一直在用心的继承和流传。

比如我看到的,至少在祖辈时,左右邻里,一门之外,百家环居,结心而交。人心日久见,离不开平日经营,真正用时,还是邻居当前。逢年过节,走家串户,碰面招呼一声,可爱之气迎面而来。

一家之内,一桌之上、老人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平辈之间、大小孩子之间,各自的脾气秉性,喜好优劣,彼此了解互深,思想言行,感染甚近。敬爱提携、教育指点之外,义利有序,来往真挚,友爱不失其矩,名声自内而外,成员和乐融融。

而今,春节一年年过着,却没了用心过的态度和能力。每天忙碌的走亲戚,提着外形精美的礼品盒,红包送来送去,每天许多亲戚,每顿饭菜都精美众多,胃口一吃就多,话才说便冷,只有板凳坐的很热。

按理说,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哪怕是身处一地,无论亲人或朋友,平时总想找出机会,话话家常,聊聊工作,谈谈心情,未见时想念殷殷,也不可得。一旦,亲戚朋友有了见面良机,才问过好坐下来,能多聊几句的,聊的下去的却又难得。

对长辈的话题,晚辈不感兴趣,或插不上嘴,几番问答下来,要么转移话题,要么坚持强听下去。年轻人讲的外面的事物讯息,老人听不懂插话打断,若听得意见观念不合便中断,只顾埋头频频看手机,上网打游戏听音乐,自我陶醉无所不乐。同辈年轻人里,见面也只浅浅的聊聊各自工作,不愿过多展开,听的人便不好继续。大家一致丧失对团聚的认识。

反倒是孩子,各自找伴,一拍即合,玩的不亦乐乎,开始也简单,快乐也容易。因此,过年最快乐的,可能要数孩子们。或许某天,过够了春节的孩子,想起曾经我们过年的情形,会一脸茫然或更加无所适从。

那么,淡去的年味去了哪里?过年到底过什么?还能延续多久?过年仅仅是一种古老民俗召唤下被动性的约束吗?何时何地,多少人常常忙碌不暇,分分秒秒思考者:如何能轻松快捷,挣到更多的钱,好恣意任性地支配,实现自己的各种欲望?如何表现的更好,让上级更满意自己,争取早日升迁?如何修炼学会忍耐和阴谋的城府,以便全身还能还治其人?如何成为家族里出类拔萃的人,让名声流传远著,让所有人羡慕自己……

于是乎,大人的世界,多为应付各种技能的提升,各种心灵辅导,各种专业培训,各种认证评定,各种拉拢和谈判,各种擂台和宴请……耗费时间和心力的同时,也耗费了身体和原本的福分。

大人的行为里,没有不求目的的读书,却要求孩子的心灵,充满纯净和仁爱;没有为己静心的学习,却要求孩子的精神,杜绝虚荣和妄想:没有己所不欲的自省,却要求孩子的人格,树立谦让和自律……

越是拼命努力的上班工作,想努力提升自己,超越他人,没有时间的人,为了生活、为了亲人、为了家庭的人,恰恰越是很少享受生活片刻安宁,越是缺少亲人关怀,越是疏离家庭的温暖,还越是缺少生命幸福归属,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复杂的过着简单的生活。我们的前人如何生活过来?我们后来的子孙又当如何生活下去?

一切都来不及思考,答案太多,没有唯一,只有以为。许多人终年能不断耕耘,不问收获,以致想种的太多,收获起来的太少;成熟的太仓促,枯萎的也太早。

如今,社会上涌起的,各种专为孩子开办的技能特长培训学校、研修班,铺天盖地,分门别类,无一不俱。大多数家长,都怀着一种朴实的初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将来,比我们更有生存能力,不被社会鄙弃,有些家庭将孩子的童年,乃至少年生涯,全部储存进学校和不同的培训学校。

两年多前,我在一次乘坐公交车时,坐我前排的两位老人,聊天中一个说道,他家孙子,光本地一年的各种培训班费用,加起来花4万多。家里父母上班忙,没时间看管,好在孩子大了能坚持去学,好几样都考过了多少级,在班里同学面前很有颜面。另一个说他孙女在省城,上培训班比这花的还要多,每次回来抱怨太累太多,想转回来念书,都被爸妈以各种说辞拒绝,孩子便有些厌学,大人也无奈。

当时,我听了有些惊讶,又暗自羡慕。对照自己,小时上学家境贫困,虽不至于担忧衣食紧迫,五钱辍学之险,但也绝不敢奢望花额外的钱,进培训班学个一技之长,强自己志气,乃至今日身无长物。比下虽略长知识,却无一精研,更不能立身食人,比上只能妄自菲薄,黯然失色。

然而,如今的社会技能培训,竟是遍地如潮,门类繁多,学费高昂,势不可挡。乃至政府办学,对学生政策也倾顾有加,还大力奖掖,可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积极性不高,唯成绩和安全,反复强调,多教少育的现状,令全社会苦恼。

官方行政要求,三令五申,朝发夕增,应试教育环境,从上到下层层压制,社会上一有教育负面现象,公众舆论容易偏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常常退居其后,学校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

年轻的父母,上班忙碌劳累,无暇照顾自己孩子,只求足衣足食的供养,生活学习却乏问津,只求结果,胡乱比较,动辄批评一顿,是谓教育关心,责其不求上进,不理解大人难处。老人成为孩子的专职保姆和临时教员,还缺少儿女的切切关爱不说,孩子有了一切坏习惯,出了任何意外,首先脱不了干系。

总以为挣钱养家,创造好的物质生活,便已是对家尽了贡献和职责。孩子在家交给老人放心,进了学校由老师,一切也是责无旁贷。假如有一天,孩子长大进入社会,抛开专业的知识,甩开家长的约束和管理,孩子还会什么?那时,谁的心里更会涌动如潮,波浪滔天?

年前,腊月小年这晚,我与两老乡一起聊天,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位老乡,都走南闯北多年,现各有所成。其中一个现回乡安居,孩子已快满岁。另一位仍在京城混迹,早我结果成家,这次带孩子妻子回老家拜年。他聊到当今互联网圈内两三公众知名人物,手机上还保存着最近一次,彼此间的聊天内容,尚未删去,却在不久前,纷纷抑郁而自杀身亡。

我的这位老乡,十年前初到京城,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凭着年少时的一身胆魄,勤奋努力,异于常人,而今已过而立之年,聊天言语里,常怀一种自卑。这种自卑感,近年来也一直强烈伴随我身,它不关乎钱和地位,而在于对为人之贵与不易的体会。

据老乡所讲,与他保持聊天记录,乃至有过几次接触,最终抑郁而亡的人,平日的精神状态表现,完全正常合理,积极努力于常人许多倍,总是在不间歇的、忘我的工作的路上,随时转换工作、生活和睡眠节奏,到了生命嘎然而止的前一分钟,也毫无放弃和厌倦人世的征兆与痕迹,身体各方面也都健康如昨,倒下的出人意料,突然而来。

也直到他倒下那刻,他们才最终彻底放下自己,交出自己,获得完全的解放和自由。他们那样的状态和结局,不全是自律性强使然,更多的则是一种自逼和被动,每天坚持,从而清醒的顺应这种生活。这令开始步入中年的我们,焦虑重重。

这种焦虑,也许是我们作为同龄人,受过相似的教育经历,再如何教导我们的下一代的问题上,将面临同样的教育境遇,所发出的一串过敏的焦躁,一种脆弱的担忧,一场沉闷的抉择。

年前,京城某幼儿园严重虐童事件的丑闻曝光,一夜之间全社会一片愤怒和惕然,漫天的谴骂声飞舞。这重新勾起了一些人对之前各地已报道发生过的,关于教育界沉疴旧案的回忆和联想。

一边是社会舆论对教育安全的严厉拷问和重墨渲染,诸如相继过去不久的某学校体育课上学生跑步猝死、中学生负气坠楼而亡、中年教师性侵小学生、校园集体暴力事件等,这些虽属社会教育界的负面个例,但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危机,不能不让人置若罔闻,不能不引发多数人的警醒和深思。

一边是对教育界公知良心的大肆赞扬和恳切呼唤,诸如年末时网上走红的某地教师坚持数十年用毛笔字备课和批阅作业,深受学生爱戴和尊重,再如某地教师寒假创作古诗,为学生写期末评语,饱受家长称赞和认可等等。

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上过语文教学论、文学批评论、文学概论这样的基础实践课。大学毕业后,我报考过地方上的招教考试、教育事业单位招聘,无一例外地,在备考前少不了要对教育思想史做一番功课,略知教育有它的规律性。

现在我作为一名小学山村教师,接触了两年山村学生和家长家庭,也多少了解一些城市孩子的在校情况,乃至高中学校的教育状况。总体来说,从孩子到家庭,从老师到学校,从教育部门到社会公众,无一不繁,无一不累,说不到万分不好,但至少是初染膏肓,也不为过。

正如医疗行业和机构,疾病对于患者之不自知,患者对医生之惧怕,医生对医院之不信任,医院对社会之不满意,社会对国家之抱怨。教育之于医疗,情形大抵略同。

我想教育之于医疗,无论是疗养身体还是教化人心,若要求得平衡发展,良性循环,达成和谐富强的愿望,对于中国偌大之国,还不能普遍兴急功近利之风,生自私贪婪之念。否则人人自危,相互防备,恶性攻击,互不信任,这种社会负面的教育瘤毒,一旦扩散传染,恶果首当其冲会在孩子身上应验。因为对于他们,这也是一种学习和教育的借鉴样本。

目前,社会大力鼓励创办民间教育,这场运动随后也如火如荼搞起来,毕竟教育事业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近些年,创办民营学校的群体里,有教育界的佼佼人士,有远瞻的商人,也有多识之士的家长,不一而等。社会民众更是

趋之若鹜,都认为相比于公办教育,民办私立学校,更有保障希望。

于是许多私塾学校复出,女容班诞生,教授三百千,习琴棋书画,学四书五经,读唐诗宋词,自成格调,有同现代教育分庭而列之象。

其他则是创办从幼儿园到小初高的全段学校,封闭式管理,课程科目与考试方法内容,比起公立学校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数年前已扬名于外的湖南衡水中学之近代没落。这样的学校,届时可擢优推荐,甚至保送出国,研修深造。

这样的学校,学费高昂自不在话下,换来的便宜也是多全其美,既减轻了家长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和性格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的精力付出,又满足了家长重金求实效的心安,并成全了学校在社会上的教育声望。

但圈囿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民办学校,虽在教学思路和管理方式上,走向了灵活,提高了效率,终究摆脱不了民营化的公办教育桎梏,民营教育又能走多远?为社会输送急需型、应世化的人才,虽提高了有教无类的人群层次,却终究实现不了因材施教的理想初衷,这虽然是有益的教育途径探索,却不是用教育发展人的根本之道。

现在社会上,流行共享意识,如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等,符合互惠互利的理念。同样,教育方面,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共享教育也同样混出了一席之地。一所学校也像家,由各怀特长和本领的家长担任教师,孩子在学校,由各自家长陪伴学习,一切费用平摊。家长若要去上班,离开的时间由别的家长,代为照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不受影响。

说到本质,这是一个社会对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普遍探索,这种分层分流式的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这其中需要有经济资本起主要支撑,但这种教育的最终利益归属整个社会,因而它能连缀起家庭个学校,牵动整合社会的神经。

以上是我对教育现象的一些粗略统计。教育要发挥为全民族创造真善美的效能,还需全社会合力行动起来。对每一个孩子,从小进行灵性世界的开掘和道德行为的熏陶。因为这是一个人毕生幸福的来源,可走遍天下的至要之道。正如,孔子教导我们的,依于道,据于德,行于仁,游于艺。而技艺只是退而求其次的最末之法,不可无却也不可迷恋,而将道德与之首末颠倒。

宋代的张载,曾概括了天下士人的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百姓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的理解,这是对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和高蹈精神的一种更细致的方向描述和内容阐明。

通过我近年对四书五经的反复参详,有一种深切的体会:一个人无论置于繁华的顶端,还是流于清丽的底层,一切以修身为基础,也以修身最难,难在有己有身的桎梏里,整日浮沉不断,思虑不断,悲苦不断。

接着,我和老乡聊到教育如何选择和实行的问题,时间持续至深夜寅时,孩子们已经熟睡。关于一个孩子自幼的教育,究竟是要培养成父母所希望设定之路上,还是把孩子带到符合他们自身发展愿望之路上?

孩子的本体虽源于家庭,然而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意识的萌发与健全,他们会逐渐认识和觉察到自己的个体性,并不断突出和加以强调。在这期间,是大人塑造孩子的心灵和思想的关键阶段,孩子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并不清晰明了,更谈不上确定,但孩子可以接触和了解、探索未知,哪怕错了也是有价值的,因为世界上的是非对错永远只是相对存在,这远没有孩子在自我求知和主动寻求验证中,得来的心灵和智慧之光重要。

但也是在这个认识和判断不清晰明了,给孩子接触、了解、探索外在事物的阶段里,孩子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旦尝试或选择错误一次,轻则心灵受创终生,重则危及个体生命的存在。

如果把后果预设和估计的严重一些,这种代价哪怕出现的概率,甚至可以忽略,比如吸毒或杀人,只要发生一次,在一个家庭里,都是毁灭性的灾难,这或许说得有些离谱,却就在身边悄然发生,如风波未停的大年三十张扣扣灭门事件。

而孩子的成长,最初总是从大人的世界,模仿和学习得来的,甚至从小到大,共同生活在一起,大人的言语交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导向等,都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熏陶和长久的影响,使孩子心理上不自觉的蒙上了大人思想价值的一层外壳,在一定环境下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大概也可与家风发生联系。

因此,哪怕是大人给孩子充分接触、了解和探索外在空间的自由和权利,只要是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孩子总是离不开大人为其设定的发现之路在前行,这不承认都不行。

因为,只要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大人和孩子一定会发生关系,有关系就会有交流,那么也一定会产生接受和反馈的行为,哪怕这种行为是沉默和被动的。对于这种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发生的心情,在我们有了孩子,为人父母后,有感于今后的孩子教育问题,不由得生出一种焦虑。

说到底,这种焦虑也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教育现状里的一种真实存在的隐患,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在教育的哪一环上能万无一失。教育可以引导社会的正知正见,可以熏染出社会的正义和仁爱,但在教育的暗处,一旦隐患爆发,所有原先的美好都将不复存在,所有预设和补救都来不及应对,一切无济于事。

发挥教育的裨益,这一改造社会良知的公器,得靠我们全体成员努力来实现,而对人自幼的灵性世界的开掘和道德行为的熏陶,则需祈福于天和其自身的结合。

纵观古代思想先贤,孔子的仁恕思想,朱子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都对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深远影响,他们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立德立言立行三不朽圣人,无论是他们的人格还是学说,在当今社会仍有继承和践行的必要,但实践的环境和土壤,已被污染和破坏的不轻。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纷乱的民国大地上,提出过两大教育实践论:一是以教人者教己,要求教育者若要传授于人,必先教会自己,实事求是,搞清究竟和实质后,知其是否可行,用何办法,寻找切入点,再去教他人,本着认真负责敬业的态度。

二是在劳力上劳心,主动弱化自我身份与地位的见知,将心交还给身体,涵养健康有良知的自我,去改造他人的世界。这更切宜于当今社会教育的施行,也是具体可行的因材施教法,顺应人心的趋势。

以上,悉是我近日的所感所思,发表了许多陋语粗见,闲言碎语,不知所云,偏颇有之,错漏有之,缭乱有之,意在抛砖引玉,不当不正之处,冀望诸有知同僚及身系人之父母、并感同身受之群,不吝指教,针锋以砭,见仁见智,佐我慧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16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3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83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8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8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5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8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8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5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8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2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