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风徐来的四月,我有幸参加了初中语文岗位培训。聆听了中原名师吕娟的报告《朗读与语文教学》,润物无声,甘泽心田。
吕老师首先展示了各学段课标中朗读的具体要求,凸现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又对朗读,朗诵,吟诵,吟唱做了深入的比较,让我们明确了朗读不是随便让学生读就可以的教学手段,而是要让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真正走进文本。
我们在实际的做法当中,不仅让学生深入文本。更要让学生走出文本,在拓展中升华,在丰富的积累中得以深化。
实际中我们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应用当中朗读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当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讲为主,朗读不足,教师喜欢讲,暗恋着分析,指导学生在朗读上做的很不到位,即使指导,很多时候也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深入不进去。
有时老师在指导方法不当,效果反而更糟。
我曾在听讲课的时候,明明是一篇说明文,那么教师在课程目标一开始展示的时候,就出现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时我就感觉这一目标定的不太合理,结果今天听了吕老师的指导,证明了我的观点还是正确的。
吕老师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列举了一个案例,明明是一篇说明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去读,这样的指导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效果南辕北辙。这样的指导还不如不指导。
吕老师讲的很实际,她没有整个报告都在讲大道理,而是在讲教学实践当中的不乏有这样的老师的案例。我也曾见过这样的老师,在听课的时候,一开始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下这一段,当学生都完了,她便问:读的好不好?说不好,那就再指名学生读,实际上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首先应该试着读一下。教师的朗读很重要。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的朗读意识一定要增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悟,在读中陶冶情操。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今后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地开展朗读指导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二是个性化的原则,三是整体性原则。
遵循了这些原则,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范”,教师的范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按照新课标指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给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坚持的“训”下去,让学生坚持“练”下去。是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