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乍看到杨过会娶郭芙的贴子,我的武侠世界观被震动了一下,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搞明白这个问题,就不能再继续好好读小说,好好写书评了。
贴子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得出结论:小龙女仙逝,耶律齐叛变,郭芙自由了,杨过耐不住寂寞娶了郭芙,他们在古墓中恩爱地生活着,用了好多侍女,生了好多孩子,后来那个神通广大的黄衫女子,就是郭杨的后人。
当时,我重读《神雕侠侣》正到杨过与小龙女洞房花烛那一节,本来哭得一塌糊涂,突然看到这个,几乎感觉被金庸给欺骗了:你既然要让郭杨最终在一起,为什么还要把龙杨的爱情写得这么荡气回肠?赚我这么多眼泪好玩吗?
当然,做为一个资深的金氏武侠爱好者,不会轻易就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言论,我又努力查询了其他贴子。说实话,查完之后更加沮丧,因为有这种看法的人还不少。
他们说,从金庸的各种伏笔都能看出,杨过最爱的是郭芙,他们两小无猜,一直心灵想通;杨过对于小龙女根本就是个误会,他只是在报恩;那怕黄衫女子不是郭杨的后人,郭杨也都有真正爱情的。
有人甚至说,金庸大师之所以要把郭杨的爱情写得太隐秘,就是因为像你这样的脑贱读者太多了,非要杨过和小龙女在一起,甚至拿不买《明报》做威胁,金庸大师没有办法,才能草蛇灰线地写。至于为什么金庸这么执著地要让郭杨在一起,那自然和老爷子一辈子暗恋夏梦有关,因为郭芙暗影夏梦。
我也一直以为金氏江湖中有夏梦的影子,比如王语嫣、小龙女这些天仙般的人物,他们说我错了,黄蓉、郭芙这些人才是夏梦的投影,跟小龙女没啥关系……
看到这儿,我挺乱的,感觉这些年读金庸都白读了,人家看出那么多伏笔,我怎么一个也没看出来呢?
二
关于金庸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也众说纷纭,也有抬出金庸自己的话说,他不让杨过小龙女在一起的言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怜惜两个人,必定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
这话我有八成信,小龙女跳下崖却没有摔死这事,本来就没有悬念,之前金庸写小龙女与公孙止在横梁上打斗时,就埋下了伏笔——哈哈,我其实也能看出来点伏笔。公孙止的金刀掉下了山谷,“过了良久,才传上来极轻微的一响,隐隐似有水声。”还有那十六年之约,难道只是为了写郭襄的故事么?这么费尽心血刻画的人物,不明不白的死了,让龙杨的爱情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局,不是金庸的风格。
小龙女没有摔死这一点儿,倒是大多数人也赞同,但是之后她就不死了吗?他们觉得郭芙依然有机会,虽然那时他们都是奔四的人了。关键在于杨过,他变心——不是,人家说他终于懂自己的心了。
杨过的心是什么样的?
杨过与西山一窟鬼结个小梁子,因为看不惯七鬼三妻四妾,还打骂小妾,他说:“你倘若喜欢她,为何娶了她又娶别人?要是不喜欢,当初又何必娶她?”他心里这般想,也就这般要求别人。大楖他觉得娶了小龙女,便再不能娶别的女人了。
为了专情小龙女,他将身边几个红颜知已都辜负了。因为他专情,所以她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若他突然间要娶一个害得他夫妻分离的郭芙?你让一生孤单的陆无双、程瑛怎么想?你让出家的郭襄怎么想?你让殉情死了的绿萼怎么想?你让小龙女怎么想?这种事情杨康能办得出来,杨过不行,他经受得不住这么多的愧疚。
杨过从来不是个不敢爱不敢恨的人,他快意恩仇,黄蓉说他是“至情至性之人”,杨过自己也说爱他的人爱得死心塌地,恨他的人恨的咬牙切齿。他可不会把心意藏在心中几十年,他若要爱郭芙,早就爱了,何苦要等到与小龙女曾经沧海之后,才翻然醒悟?
那怕是小龙女死了,杨过恐怕也不会续弦。且不论他对小龙女用情之深,单是生活方面来说,自己一个人已经孤独地生活了十六年,而且生活得挺好的,接下来再生活三十二年,也不是问题。何况郭芙也不是个理想对象,她脾气暴躁、处处惹是生非,从来都是给杨过带来无穷烦恼。他放荡不羁,飘泊不定,是自由自在的性子,如果不是为了小龙女,也是不肯住在古墓中的,从此浪迹江湖,才是他的归宿。
你说自称“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的黄衫女子是郭芙的后人,开什么玩笑?那个阴沉沉的古墓,莫要说在里面生儿育女,便是待得一时三刻,郭大小姐受得了么?
三
至于杨过与郭芙之间的纠纠缠缠,包括郭芙那一段心理描写,才是让人产生误会的根源。
郭芙说自己一直恼恨杨过,是因为心里实在念着他,而他竟然半点没将她放心上,其实“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
郭大小姐的话,也就听听而已,当不得真的。她自己一直就是乱七八糟,搞不清楚自己怎么想,这一刻杨过救了她丈夫,她觉得杨过好了,也许下一刻便觉得杨过又一无是处了。
郭芙从小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父母在武林中声名显赫,自己又貌美如花,难免傲骄,是个典型的绣花枕头。这个形象,金庸一而再而三的强调,几乎都有点脸谱化。如若有意让杨过最终与她在一起,也不会下笔这么毒辣了。至于说,将心中的天仙夏梦投影到郭芙身上,更是不能理解。若非要说虐的越深爱得越真,因为郭芙数次虐杨过,杨过便最爱她,那为什么不说张无忌的真爱是朱九真?这两货一个德性。
至于杨过对于郭芙的数次宽容与相救,也不能成为什么理由。杨过救过得人多了去了,黄蓉、郭襄、陆无双,甚至差点把他打死的大武小武?整个《神雕》之中,杨过对所有人都是宽容的,那怕对他歹毒之极的赵志敬,数次也放过了杀他的机会。难道他对越志敬也有什么隐秘的心思?
初见郭芙之时,面对那样一个金装玉琢的美人儿,难免会有点青春期的小萌动,如同张无忌对于朱几真。若说这种懵懂的小心思就说是真爱,未免当爱这个事儿说得也太小儿科了。
杨龙二人的爱情,经过了师徒关系第一层考验;又经过失贞第二层考验;还经过情花第三层考验;最后又经历十六年生离死别的大考验。可谓坎坎坷坷,跌宕起伏,比之郭黄的爱情,都更为惊心动魄。杨过要放下小龙女,去娶郭芙,就好比郭靖因为怜悯娶了穆念慈,放弃黄蓉一样,怎么可以让人接受?
如果龙杨爱情那么多明笔,都可以被轻松忽略掉,郭杨那点模棱两可的细枝末节,大约也不用太用心去计较了。
四
一个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之所以被大家喜欢,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多完美,而是因为他真实形象,能够立体的被大家感觉到。他说出的话,只能由他说出,他也从不说不属于他的话。否则,人们就会感觉怪怪的,这个人物的形象也就低落了很多。
很多人觉得作者对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可以全权掌握,这种说法算对,也不算对。所有人物都是作者写出来的,自然是他掌控,但是他自己不能生安硬造,要合理。一个小说人物已经创作出来,就会延着自己的轨迹走,甚至更多的时候,人物逃离了作者的掌控,在前边奔跑舞蹈,作者只是跟在后面紧张的记录。余华说:我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沈从文说:要贴着人物写。就是这个道理,至少成功的人物是这样。
作者自己的情感与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物的命运,但是却不能划上等号,难道说作者自己落魄,笔下的人物就个个落魄?金庸塑造了上百个人物,男的个个都是金庸的翻版,女的个个是夏梦的投影,那么这两人也太多面性了。
但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倾注倒是实实在在存的。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汤显祖在写《牡丹厅》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失踪了,家人到处寻找,最后在草房里发现他正痛哭不己。问了半天,他才伤心地说道:“杜丽娘死了。”杜丽娘在他的笔下死了,他自己却伤心欲绝。这便是作家对于笔下人物的感情了,在感动读者之前,先要感动自己。我们对于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之所以迷恋感动,是不是正是因为金庸先生把他的感动传到文字中,被我们解读出来?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用到龙杨的感情上,也很恰当。
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也有一千个杨过。不管作者怎么写,怎么解读,都不能影响到他心中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就是能读出杨过最爱郭芙,那也没有办法,也未必就是哗众取宠,可能与他个人经历和思想有关。但是我从来没有读出杨过与郭芙有真爱,始终相信杨过会痴恋小龙女一生,那怕生离死别,地老天荒。
莠子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主出处,合作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