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少随父宦游,父逝,流浪旅居于湘、鄂。诗人萧德藻欣赏其才华,嫁侄女为其妻。后携妻游湖州(浙江),与苏杭之间的名人多有交游。姜夔仕途多舛,最终以布衣终。
【声声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犹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个人赏析】
本词通过描写历史名城杭州,屡遭金人蹂躏的萧瑟悲凉之景,抒发了词人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上篇先交代杭州城市淮左名城,并引用唐杜牧诗句中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的名篇,烘托扬州的辉煌过去。然后以对眼见扬州现实的描写,实景描绘,通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对比杜牧词诗歌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往日繁华伶俜,歌舞升平早已不再,只剩下满目的农田,对比之下,显出现实的荒凉。
接下来,再次用拟人的手法,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指出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和抗拒;黄昏的清角,响彻在空旷的都城,更加增添悲凉之感。
下篇侧重对历史的虚拟,假设当年的才子,杜牧现在再次到扬州,纵使他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也难以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赋抒深情。借杜牧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二十四桥,沈括《补笔谈》记“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全词上篇侧重写景,下篇侧重抒情,写今中寓昔,昔中寓今,今夕对照,曲折见意。
另,化用前人诗境入词境,也是本次一大特色。唐代杜牧对扬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词中多出用杜牧咏扬州的诗句,构成历史意向,用这类诗中意象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倜傥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见闻及感受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词境及意蕴。
【悲欢离合】
年轻的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谁能想到几天之内,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样的天之骄子,巾帼英雄!转眼间,香消玉殒,徒留人间一片悲叹!
从古至今,人类就在进行一场争夺的角力战,你亡了我的城,我定要灭了你的国,此仇不报非君子。但世世代代下来,你并没有拿走我多少,我也没有拿到你很多,因为我需要的,也就仅仅只是满足着一具肉体存活的吃穿用度。简单的活着,在平静的每一天里,慢慢的发酵属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几百年一瞬间,一瞬间却成了永生永世!有人说是命,我觉得也像也不像。生老病死的往复,不断的循环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人的表象,但透过这一直在变的世道,也许,我们都可以看到,还是有那么多的东西,没有改变。
因为每一代人,都是一茬新长的苗!从生到死,都欲壑难填。这应该也可以是一个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