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的生涯咨询爆多,可能是因为“求职季”到了吧,大家求职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又觉得这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所以,就想到了来求助生涯发展咨询了:
究其问题,无外乎:
老师,我不知道往简历里写点什么,我大学荣誉积累的少,你说怎么办?
老师,我也不知道简历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一面总是过不去?
老师,我不知道是该考研
在处理这些咨询问题的时候,我最多用到的工具是“盘点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卡片,每一次使用,都能发现这套卡片更多的用途和分析中应该关注的点,可是同时,也发现了很多让我也很困惑的问题:
针对某项能力,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擅长程度是什么样的?
比如“视觉化管理”,你说你自己擅长不擅长呢?如果你恰好做过几个PPT,而且自以为做的不错,就可能认为自己的“视觉化管理”能力很强了,可是,衡定是否擅长有这样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跟你的身边人比,你比他们都强,第二个维度是,你的这个能力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其实这都是很难评定的。针对第一个维度,其实你很难知道你身边人“视觉化表达”能力到底到什么程度了?你自己给自己在心里的那个定位,也就不一定准确。第二个维度,衡量自己有没有职业竞争力这件事,实在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面试官说了算的,而自己呢?往往对自己的评价都不够客观,说白了,你看看别人做的PPT和视觉化表达的案例,顿时觉得自己弱爆了。
能力的擅长程度往往都是个主观的评定,没有客观性?
我身边一个朋友,是个标准的情绪化,他高兴不高兴,直接写在脸上,不高兴的时候,别人都不跟他说话,因为说话也不会有好结果,不是被训一顿,就是不理不睬。有个巧合的机会,我给他做了一下能力卡片,我特别注意了他对“情绪管理”这个卡片放置的位置,竟然是“比较擅长、比较喜欢”,你心里默默地说:说好听点,这叫自我效能感强,说不好听点,这叫臭屁,自我感觉良好。
价值观卡片的留舍最爱,留下的怎么做解释?
今天做的一个咨询,留下的“金三角价值观”是:个人成长、独立自主、薪酬收入。还有一天,最后留下的“金三角价值观”是:信仰与道德、利他助人、社会价值……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于价值观选择截然不同的方向,可是,总对自己对词条最后的解析引导能力有怀疑,学生往往能对最后留下的词条做一个大致的模糊的方向性的解释,但对于求职阶段的他们来说,我觉得过于理想化,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生存线”还没有保证了,这时候跟他们谈职业价值观选择,是不是有点早,是不是有点不现实,是不是有点虚无缥缈呢?
我发现,虽然每次做完生涯咨询,学生都能满意的离开咨询室,但是我自己对于有些咨询的困惑,还真是需要更上一层的导师督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