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是做好“笔记”,就能协助工作者理清各项信息与工作进度,减少错误与不确定性,避免浪费时间在反复确认与修改上,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陷入“终日忙乱、成果质量却不佳”的瞎忙窘境。
>> 若手边笔记本并无此字段,可参考日本笔记术达人和田茂夫所建议的“X mark”标记法:在笔记页上方画一个X记号,顺时针依序填上“主题”、“相关信息”(如与会人、资料来源、关键词等等)、“日”、“月”,方便日后翻阅时,能快速进行索引。
>> 定期检查,做笔记才有意义
>> ①后续整理比当时记录更重要,发挥笔记的真正价值
记录备忘:待办清单为突发状况做准备
>> 在撰写待办清单时,建议以时间顺序做排列,逐一列明“今日内完成”、“明天内完成”、“本周完成”、“本月完成”,当然有必要时,也可追加“今年内完成”、“明年内完成”、“三年内完成”等长期未来计划;至于清单项目的内容,则务必力求详细。
>> ①依照时间顺序,详列待办事项清单:列出已知的待办事项,然后依照完成期限排出先后顺序,至此“工作清单”就算完成。知道“我今天就只需要完成这些”的踏实感,对于稳定工作情绪有莫大帮助。
②详尽写出每件工作的内容:务必将每一项都拆解成“独立事件”,不留模糊地带,以免执行时才发现该做的事,远多于原先以为的,不仅打击士气,还容易造成流程的延宕。
③区分工作的性质:使用记号来区分某项工作是“应该仔细思考的事项”或“单纯的工作”,有助于检视自己的工作质量。一旦发现自己每天都忙着处理“单纯的作业”时,就要提醒自己应该调整工作内容,花更多精神在“需要思考的事情”上。
④用红笔划掉已完成项目:这个动作除了可以提醒自己还有哪些工作待办,还可在视觉上营造“事情都做完了”的成就感,有助于提振心情。(如后图所示)
⑤制作“规格化的传话单”:详列“日期”、“时间”、“XX公司”、“XX部门”、“XX留言”、“给XX”、“留言事项”等必要项目,用以确保信息传递不发生漏失。
行动计划:写下你的目标与行动
>> 《记事本圆梦计划》中,将笔记本分为梦想笔记本、行动笔记本和思考笔记本。
>> 梦想笔记本包含“想做事情的清单”和“未来年表”(见后图)两部分:前者指的是列出并清楚描述自己的梦想,例如“我想买房子”就还不够具体,应改成“我想买地铁〇号线沿线的房子、车站距家里〇〇公里、总价〇〇万以内的房子”;后者则是将实际想完成的目标,拆分成年、月、周、日的执行清单。
此外,让“想做事情的清单”更有魅力的一个诀窍,就是运用照片或图画等视觉效果,像熊谷正寿就曾经把“和自己心中梦幻车型合照的照片”,贴在笔记本上、常常看,促使自己以最强的动力加速度完成梦想。
写入“为了达成梦想该做的事”、“该注意什么并去执行”等具体计划的笔记本,就是行动笔记本。它是先以梦想笔记本中的“今年重点目标”“日周月年‧执行清单”为基础,再于计划行程中填入每月、每日该做的事,如此一来,光看记事本就能确实掌握每天该做的事,也不会遗漏重要事项。
思考笔记本则是将所有该完成的目标或搜集信息,依照事业、计划、主题、对象等做分类。熊谷正寿自己的思考笔记本中,分为薪资、人事、并购、投资人关系等项目,还列有思考确认清单,借以理清“该以什么作为判断基准”、“如何实际执行”等思绪,也避免遗漏
主管笔记本:用记录实现“质疑、提醒、鞭策”
>> 日计划结合月行程,工作忙而不乱
>> 福岛和敏使用的笔记本有三种类型:单张的日计划清单、记事历和工作笔记本。
>> 每天下班之前,福岛会回顾当日工作,将未了结或者悬而未决的事情(pending issue)一一记下,同时安排翌日的待办事项。次日早上,开始工作之前,先浏览前一日的工作规划,然后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开始工作。当日下班前,再次查看计划清单,划去已经完成的事项,仍未了结的事项则被誊写入后一天的日计划清单。
>> 每个月初,福岛会将预期发生的重要事项预先排入,并在每日的小方格里记录时间、地点、会谈对象等这些关键信息,日后安排行程时就可以避开定下行程的时间。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福岛经常在中国各地出差,因此出差的时间、地点、航班信息等也被记在记事历中,以便随时查看。
每日计划清单与月记事历相结合,如此一来,一个月的行程就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繁重的公务因为妥帖的安排而变得忙而不乱。
①每日计划清单:重复利用A4纸。计划不拘格式,逐一列下未完成的工作和待办事宜。每天下班前罗列清单,第二天工作前浏览,下班前再对照清单核实当日工作成果。
>> 每个月初,福岛会将预期发生的重要事项预先排入,并在每日的小方格里记录时间、地点、会谈对象等这些关键信息,日后安排行程时就可以避开定下行程的时间。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福岛经常在中国各地出差,因此出差的时间、地点、航班信息等也被记在记事历中,以便随时查看。
每日计划清单与月记事历相结合,如此一来,一个月的行程就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繁重的公务因为妥帖的安排而变得忙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