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 周五 雨
今天又有很多的巧合。
早读课学习的小古文《守株待兔》中的“兔”字,恰好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比尾巴》一课中的一个生字。特意将“守株待兔”板书出来,让孩子们在这个成语中感知、认识“兔”字。在学习《比尾巴》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早上认识的“兔”字。
《比尾巴》中有生字“公”,孩子们用这个字组了好几个词语。有个孩子组的词是“外公”。我问:“外公是什么人?”好几个孩子都知道外公是妈妈的爸爸。杨俊皓调皮地说:“外公也是舅舅的爸爸。”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非常好!给予他肯定。
下午读绘本《外公》。一看封面,孩子们马上想到上午学的“公”字。呵呵,这就是大量阅读的好处之一,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反复认字、学词的机会和情境。
一边读,一边和孩子们讨论绘本的内容和绘画的特色。当读到外公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时,有孩子问:“外公也有小的时候吗?”“是啊,当然了。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幼儿到长大再到变老的过程。”“老师也是的。”不知道谁补充道。
读到后面,外公生病了,不能再出门时,气氛凝重了,孩子们一改愉悦的神色,都静静地看着听着。读到最后一页,外公不见了,只剩一张空空的沙发椅子和蜷缩在自己椅子上的小孙女。有孩子不禁轻轻地问:“外公到哪儿去了?”有孩子马上接答:“死了。”我说:“用去世更好些。死是对去世的老人的不尊重。”孩子们“哦”了一声,点点头。“那外公到底去哪儿呢?”陈颢然一脸认真地追问。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比较沉重的话题。实在不愿对这些孩子们说人死后会被火化或埋葬之类的话。“你们可以猜一猜。是到天堂里去了呢?还是像小天使一样飞到上帝那儿去了?”孩子们一个个哈哈笑起来。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还做着扇翅膀的动作。
最后一页,小孙女推着一辆婴儿车,奔向春天的上坡。我轻轻地说:“一个新的生命的轮回又开始了。”不知道孩子们可能听懂、读懂。这大概要用漫长的一生才能读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