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嫂子》
长春那年25岁,在农村这个年龄若仍未结婚,就会被扣上了一顶“右派”的帽子,走到哪里都免不了一场批斗。
“你看,那不是刘老三家的长春吗,长得真是不错!”
“唉,长得好,又有何用,还不是照样讨不到老婆!”
乡邻说这话,多半是懒惰者吃饱后释放多余能量。
长春听了,也不在乎,年轻人自带的那股倔强,毫无压力的就把这些人划分为与素质无缘的市井小人,粗俗而鄙陋。
可刘老三夫妻听了,自不会如此简单鄙视一下就算了,他们心里的那根定海神针,早已被旁人的话语推倒,闹腾着大脑从不敢休息,就连夜间做梦都在为儿子娶媳一事,费尽心神。
要说,长春也相信过爱情,这事问问小他10岁的弟弟长生便知。
长春小时,曾充当大哥与恋人的爱情邮差,在长生眼里这女人不好看,性格也不好,配不上大哥,可喜欢这东西,若是陷的太深,就与理智无关了。
就像一对打算殉情的恋人,你问为什么,也只能得到“你不懂”这样的答案。
后来呢?后来那女人大学毕了业,领回家一个高材生,长生也不知他们最终结婚没有,但这回哥哥算是断了念想,乖乖的任父母安排相亲。
长生从这事学到,女人看似软弱,实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家里穷,什么10多年坚守的爱情,那都是哄小孩的,可能就连小孩都不信,比如自己。
多般周折,终于相中一个。
如果婚姻是一个已经设置好条框的评分表格,那这次算是及格了。
父母,邻里都说好,哥哥也说好,新嫂子自然也整日说好,唯独长生觉得不好-嫂子话太多了,嘴巴那么大,眼睛,眉毛看着都凶巴巴的,除了嘴甜,长生看不出哪里好,可大家说好,便是好了,一个小孩的想法,谁会理睬。
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源自最真实的感觉,这感觉通过人的一言一语不自觉显露,世人或许早已麻痹,可孩子的眼睛不蒙灰尘,雪亮的很。
果不其然,数月后,新嫂子一改常态,开始指责饭菜不好,房屋不好,婆婆不好,她那吓人的大嘴巴总是不停的在数落着眼见的事物,突然像着了魔。
这种状态,待到嫂子生孩子后达到极致,总是吵着要分家,甚至把自家的堂兄招来,饱餐一顿后,便耍起酒疯,嚷嚷着今日要是不给表妹把家分明白了,就要砍了刘老三。
长生又学了一课,结婚后一定要先分家,婚姻于钱财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一个重形式,一个重物质。形式可以不好,但物质必须得到满足,遇到虚荣心强的女人,这物质的体积还会不断扩大。
婆媳自古冤家,谁瞅谁都不顺眼。
女人本就不能如男人般于小事豁达,如果是两个女人,还是婆媳关系,那为难的只有和他们有关系的男人。
这一对活喇叭,不争出个对错,不分出个高下,便死不罢休。
这日,新嫂子受不了家中无人帮她,于小事上理屈词亏,为了挽回颜面和其一直鼓吹的洒脱,房门一摔,衣袖一摆,不回头的离家出走了。
老妈没想到这次看起来赢了口舌,却又输给了行动,便不得不喝令长春去追寻新嫂子,谁承想长春似一头倔驴,打死不去,关起屋门大喊“你们让我安静一下吧!”
这一喊,所有人都安静了。
长生心想,如果这日子可以安安静静的过,一点一点的走该多好。
女人啊,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巴不得一抬头便梦想成真,如果幻灭了,那不谴责老公,就怪罪公公。反正除了自己,便都是无能。
新嫂子回来了,说是舍不得孩子。这话应该是真的,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为数不多的胜过虚荣和物质的存在。
不过,后来听说,新嫂子那天是准备远走的,可是向人借钱不到,走了几里地,胆小怕黑,才不得不回家继续“委屈”。
长生今年也25了,不过他比大哥看的要清---婚姻这场大戏,如果没有爱情维系,那就是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