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儿。
有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两条平行线,或远或近,距离合适就很好;有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两条相交线,由远及近,最终却又愈行愈远。
昨天伏在案上加班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在纸上写下“当我们面临两难处境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下定决心后不能拖泥带水”,写完大概我觉得自己做不到,又补了一句“你懂得很多大道理,也和很多人讲过大道理,自己的这么一点小道理,怎么就不明白呢?”
我还写了“你要懂得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又能为之付出什么,最后你要的距离预期有差距的时候你想做什么。”
我直到今天最大的愿望依然是五六十年纪的时候,找个小山窝,养养狗,看看书,在快闭眼的时候自己主动躺进棺材里,不麻烦别人,也不恶心自己。
细细想来,我们还是慢慢变成了曾经自己最看不起的样子,变得矫情、虚伪、麻木,甚至渐渐对这个世界失望;可是当我们看到熟悉的面孔慢慢变得让我们难以置信,偶尔深夜还是会觉得痛心。
多么羡慕李太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又有多想成为一个“言念君子,其言如玉”的人啊,时不时的更是幻想着“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也肯定贼有味道。
但随着开始对现实低头,对看不惯的事物逐渐司空见惯,以至于开始被同化,我有点不敢说“莫叹前路空寂寞,古来贤相几同欢了”,我觉得我不配。
“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思的其实不是故人,而是故事中的自己,是那如初阳般绚烂的青春中,一个人能够为了一个约定,不远千里跋涉,只为了那一句“我们分手吧。”
放马南山,刀兵入库。二十来岁的年纪却已经暮气重重,这大概也是很多同龄人的现状吧。我其实蛮疑惑为什么自己一步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很多个夜里我都在找答案。
这绝非矫情,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心路变化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从十三四岁稚嫩的文字里,我能看出字里行间的那种让人欣喜的渴望,那时候尽管父母经常说我心思重,没朝气,可那时候的野望让我现在都一阵自惭形秽。
十七八岁的文字里,是怀揣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在慢慢的给自己定方向,比如不止一次和自己说“几同欢?”“游寰宇”,那时候其实是做好了在深渊中踽踽独行准备的。
二十岁开始,可能在经历了一段很二的感情之后,我整个人突然就洒脱很多,也现实很多,更多的是在思考以后,在为以后落落子,甚至有意识的去和一些我认为很靠谱的人成为朋友,事实上,我现在的一些很好的朋友都是那时候交的,属于很多年不见也不会没话讲,甚至是我真的可以放下所有伪装,伶仃大醉后和他们一起骂娘的人。
这里讲个插曲,这次出差遇到个小朋友,小朋友提到真诚的时候,我是真的很开心,起码在我看来,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掺杂任何利益因素,这样的关系最纯洁,也最让人舒适,前提是不越界,越界了就很尴尬。
这也是我现在很烦以前关系一般的同学,开始约我喝酒的原因,前段时间,一个约了我半年多我都不愿意的同学,通过我一个朋友最终大家坐到了一起,可我特么的一滴酒没碰,丫的你喝的东倒西歪,最后我还得把耍酒疯的你送回去,我犯贱乎?
酒品即人品,我喝多了只会安安静静的躺着,头不疼就想事,头疼了就想睡觉。
人之一世匆匆,恍若蚍蜉,譬如蜉蝣,倘若能有三两知己朋友,在冬雪纷飞的季节,能围炉夜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大概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我总觉得我这辈子活着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以后回光返照的时候,能多点回忆,好在下面下酒。
不后悔,不回头,这是我对以后的自己唯一的要求;假若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不低不该低的头,不喝不想喝的酒,不去见不愿意见的人。
倘若这世上千千万万人皆负我,我大概也不会负任何一个人,这应该才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样子。
且共勉。
酒来,有无泡面?有无卤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