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24小时热水的家,选择了北上广

如果问你,你愿意在北上广过月薪一万的生活还是在小县城过月薪三四千的生活,你会怎么选择?

本期故事主角:陈然

/

年龄:24

性别:女

工作地点:北京

两年前,即将大学毕业的陈然面对这个问题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两年后,当她蹲在北京的烧烤摊前吃肉,看着路过来来往往的行人。

她喝了口冰啤酒,含着笑跟我们通了电话。

I

北京的雾霾重,是因为,有太多人在这里把自己的青春燃烧为烟尘了。

嘿,恐龙先森,你好。

你知道北京的雾霾为什么这么重吗?

她自问自答:“我觉得,是因为有太多人在这里把自己的青春,燃烧为烟尘了。”

在大学同班30多个同学中,她是唯一一个北漂青年。当时,她对北上广城市生活的幻想不亚于任何一个人。

早上喝着星巴克的咖啡,踩着高挑的高跟鞋,气势昂扬地踏进有180度落地窗的高级写字楼,晚上下班拿着鸡尾酒和同事们享受夜晚的美好。

II

对北上广的憧憬,败给了月薪3/4千。

真的到了北京,才发现。

“你愿意在北上广过月薪一万的生活还是在小县城过月薪三四千的生活”。这TM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在北上广过着3/4k的生活,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真实的情况。也许这根本算不上是生活,只能叫做生存。

为了省几百块的房租,在城中村租了间10几平米的老房子,只有在晴天时,才能透过窗户拥有透进来的一点光。

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基本就是我的全世界。

III

生活变成了生存,心有不甘。

每天起床洗漱,上班,下班,洗漱,睡觉。

到了周末哪也不敢去,里屯的太古里只去过一次,她说那次看上一条799块裙子,反复试穿了三回,也没狠得下心买了。

出来安慰自己:以后会好起来的。

那次以后,她便再也没去过那个被标榜了月入过万消费人群的太古里。

吃的方面,也没什么尊严了。

23岁生日那天,去蛋糕店看了看,发现一块芝士蛋糕也要80块,算了算,竟然是3天的饭钱。最后还是买了20块的小蛋糕,还不够巴掌大。

回家,变成了一种奢侈。

五一假期前夕,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年轻实习生还留在办公室加班。

看着桌子上一大摞的方案,那个实习生突然哭了,她说她已经有一年时间没回家了,但来回火车票就要一千多,根本负担不起。

她又何尝不是?想起家里打来的电话,妈妈问:“在北京,钱还够花吗?别委屈自己,还有爸妈在呢。”

也只能假装轻松地说:“妈,不用担心我,我有钱,我在这儿的生活可好了。”挂了电话后,却忍不住偷偷红了眼眶。

--未来可期--

如果非用几个词概括在北上广大城市的年轻人二十岁开头的生活,或许我更喜欢用「窘迫」、「疲惫」和「迷茫」。不过虽然如此,我们依然拼命向前奔跑着。

大概我们都是有野心的年轻人吧。

不甘心又回到父母那一代的生活轨迹,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小县城过单调无趣的生活,想要走到更高更大的世界,想要看见更独立更优秀的自己。

虽然经常忙碌得像个疯子,加班到凌晨、睡不足六个小时、感觉身体被掏空,但看到自己像“闯关”一样漂亮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获得更多经验教训,都觉得自己距离那些令人仰慕和崇拜的牛逼闪闪的人,又近一点。

虽然经常感到挫败,压力大的时候想奔溃大哭、变成一块石头、想坐上火车逃跑,但在以为自己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多一会儿,每迈过一个坎,都能感受到自己一层一层在蜕变,一点一点变成自己喜欢的理想中的样子。

 最后 

一边觉得前途渺茫,一边又一腔热血地坚持下去

这就是属于我们的二十岁开头的日子。

坚持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们也不知道。都说二十几岁是最糟糕的年纪,因为在这个年纪,我们什么都没有。

我们流浪在拥挤的城市街头、买不起商店橱窗里漂亮却昂贵的奢侈品、甚至连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都没办法好好抓紧。

但二十几岁也是我们最珍贵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还能创造出很多奇迹,谁也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都知道,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