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你为什么而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既快乐又刺激的安逸生活,每天早晨睡眼惺忪地从舒适的床上挣扎而起?

我们工作当然是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

确实如此,但仅此而已吗?

当然不是。巴里·施瓦茨发现两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完全被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大师的观点误导了,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的人,我们一直被灌输着关于工作的一些错误观点。

我们都听过一个段子,并且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它是这么说的:

能驱使一个成年人,在每周一到周五的清晨,全然不顾外面寒风凛冽,准时挥别温暖被窝离开家门的,或许只有贫穷了。

工作是为了钱,这是大实话。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种只为钱的想法,把我们带进了一条死胡同,让我们在这条路上疲于奔命、不得安稳,永远只有被动招架而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快乐。

《你为什么而工作》是一本颠覆我们认知常识的书,探讨的话题涉及了人性、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学里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不管在职场中你是老板还是员工,在明白了“为什么去工作”这个本质性的问题之后,你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你提供给别人的工作变得更有吸引力,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别人交代你的工作做得更有成就感。

作者叫巴里·施瓦茨,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目前已经出版了10本著作,发表了上百篇专业论文。

他之前的作品《选择的矛盾》被《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评为年度十大顶级商业图书。

而这本《你为什么而工作》一出,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北大教授张颐武、谷歌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拉兹洛·博克、商业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它将告诉我们:

为什么你身边绝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工作是单调无聊、毫无意义、浪费生命的,很少能体会到工作的满足感?

为什么现代企业不喜欢带着使命感工作的员工?

为什么公司里那些鼓舞士气的激励机制反而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了解了工作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更有办法激励团队,也才能帮助自己找到工作的意义,真的拥有一份好工作。

我们首先找到了工作为什么这么招人讨厌的源头,那就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人性懒惰、报酬至上”的理论假设。

正是因为这个假设,人类进入了流水线化的生产,工作变得重复、机械、僵化,每个人的意义被降到了最低。

然后我们分别从员工和企业两方面,论述了为什么亚当·斯密的假设有误导效果。

第一,对员工来说,它打压了热情和创造力,把人禁锢在表格核算里;

第二,对企业来说,管理的方式变得单一,只能从薪酬的奖惩上管理,然而根据最近社会学的研究,这只会削弱员工想要好好工作的意愿。

接着,我们梳理了亚当·斯密的假设深入人心的原因,它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社会学现象塑造了我们的观念,让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弊端。

最后,幸运的是,有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已经做出了改变,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设计工作,把自己变成一个好员工、好老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