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个小思考and一本书。
工作为什么这么累???工作为什么让人讨厌???
四月鹿最近在见习,时间很短,体会不少。
四月鹿还是很珍惜自我展示的机会的。工作时间,时刻紧绷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集中,除了本科高数课,感觉很少如此精力时刻紧绷了。
一下班一结束,忽然就感觉到了身体的疲倦,整个人的能量池好像瞬间就被抽空了。结束之后抵抗着自己葛优瘫的欲望,逼着自己去健身房健个身,好歹算是通过虐待身体,获取了后续的精神和精力。
欲望满足后会有疲惫感,战胜欲望后反而可能获取精神力的放松。
四月鹿不讨厌现在的状态,只是想起了一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问题——
工作为什么这么累???工作为什么让人讨厌???
分享一个关于工作为什么无趣,很有意思经济、历史角度的观点,来自《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1
厌恶工作是全球现象
盖洛普公司访问了189个国家的2500万名员工,采访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认知情况——访问结果是,只有13%的员工在积极工作,厌恶工作是全球现象。
为什么大部分工作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知乎有一个类似的提问:
答主“肥肥猫”有一个回答
不要继续骗你自己了。
你觉得上班疲惫不堪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回答里面大家给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理由,什么坐姿啊乳酸啊颈椎啊血液循环啊只是表象,也许有点关系,但未必是主要原因,更像是逆向合理化的借口。
以前魔兽世界流行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很多那种网吧男孩,他们可以啃白面包,喝矿泉水,窝在毫无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破椅子上熬上几个星期,每天超过15个小时下副本,只是为了一把橙色武器。他们一样也是“在电脑前一坐不动好久”,还时有听说连续几十个小时后晕倒的。但我从没见他们喊累,他们只是会周期性的觉得“饿”,“尿急”,“困” 而已。
人本能排斥没有任何创造性和成就感的东西,尤其反感机械性重复的活动。对于工作,也是一样,你的身体反应比你诚实。
可叹现代分工体系让每个人都只能做一个零件,越大的公司就只能做越小的事情。工序越分越细,流水线流到你面前,只要你机械重复就好。
你的大脑聪明的发现了其实你在整个体系中根本无足轻重。
更为沮丧的是,尽管你完全意识到了这些,明天和明天的明天你依然还会坐在这里。
你觉得累是因为你不开心,不开心是因为你骗不了你自己的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8607/answer/41522618
似乎真的很有道理了。
反之,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可以替代人们内在的动机——
“人们做正确的事是因为它本身是正确的事情”。
如果工作令人喜欢、热爱、让人自我认为有价值,那么一切似乎都有了盼头。
2
工作和人的需求
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养家糊口?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按照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
越下方的越基础,越向上越高级、越难以达成。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
如果从这个经典的需求金字塔分析工作,那么目前的工作大部分只能让人实现最底层——生理上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常常自嘲的“养家糊口”。
部分能达到安全与社交需求,成功人士也许能够达到尊重与自我实现。
3
工作为什么讨人厌?
《你为什么而工作》,TED系列书籍,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
我们从来没想过,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用幸福感换取生存物资,日复一日地忍受痛苦。
作者巴里·施瓦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被认为是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之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你为什么而工作”这一问题涉及了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设,还涉及了社会学里应用最广泛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理论。
工作是从何时变得这么讨厌的?是因为人类天性懒惰吗?
答案是——不。
施瓦茨指出,是因为有了坏工作,才有了坏员工。
“工作使人讨厌”,这一件事情追溯起来,竟然可以找到“始作俑者”——经济学鼻祖、《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观点是:人性懒惰,报酬至上。
依据这一观点,他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为“基于报酬的重复机械劳动体系”——就是现代化社会的流水线式工作体系——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与自然不同。自然科学是“需要自证、用进废退”:一个理论你要自圆其说,一件产品如果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淘汰、消失。
而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让人们的行为会按照这个观念逻辑去演变,人类行为会把自己契合进这个理论的框架,让这个理论变得愈发的正确。
有点像拜神佛鬼神时候的“信则灵”,越是把社会理论奉为圭臬,越是会觉得习以为常,越是会认为这就是应有的状态
——比如古代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等等,在当时,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些是“不应该的”。
大家会自己去解释它、接受他、内化它,是一个循环自证的过程,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在被其限制,个人难以跳脱时代和社会的框架。
因为社会理论“自我实现、自我论证”的特点,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亚当·斯密的设计已经遍布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所有行业,枯燥死板是绝大部分工作的显著特征。
亚当·斯密这个工业体系,高效又迅速地解决了物质匮乏问题,一切都以最高效的流水线运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精神匮乏,甚至造成了人性的错误建构。
此时——大家都迈着沉重的步伐去上班,除了物质报酬(需求三角形最底层),大概别无上班的理由,好逸恶劳的人性被“发明”了出来。
荣誉感、道德感、成就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奢望。
4
干了这碗鸡汤
回头还是要有鸡汤——办不办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这一波鸡汤,也不知道算是是有毒还是有味精。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升级的需求,就是努力去创造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人生和人性。
当人们视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甚至视为使命时,工作就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变成了成就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来源。
“人们做正确的事是因为它本身是正确的事情”。
四月鹿也遇见过真的很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有的是副业),“工作做使我快乐”对他们来说,真的不是一个表情包的戏言——就和兴趣爱好似的。
她们会离职开自己的甜品品牌,做神奇的蛋糕,钻研蛋糕的品相和淋面、切面。
她们会钻研舞蹈和艺术,精细到指尖的延伸、身体的质感,眼神的表达和意识的走向。
他们会写程序实现自己的日常、游戏、工作需求,跑起脚本乐此不疲。
他们真的热爱科研,热爱深挖知识、钻进文献和代码的字里行间,绞尽心血。
她们会夜以继日的选择产品、策划营销、广而告之……
她们会不顾苦累,在医院加班实习,学习临床实战,乐在其中,日夜不疲。
△不开玩笑,真的别打扰我工作!
遵循自己喜爱的、自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实在是太令人羡慕的一件事了。
从事自己决定有价值的事情,更容易实现自我认知的“不可替代”。
如果我们选择、设计的工作环境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我们就能培育出看重自我与工作价值、而不仅仅是看重物质回报的品性和思想。
社会不会因此而丧失螺丝钉、失去稳定——螺丝钉体系本就是一个“自我论证”的社会思想。更何况,大部分螺丝钉,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掣肘,脱离这个“亚当斯密”体系。
梦想是美好的——
说起来容易,大概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吧。至少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掣肘如此巨大。但是梦想是美好的,也是会实现的——至少不是绝无可能。
祝大家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我——
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在哪里,自己的热爱和不可消磨的意志在哪里。
然后在可能的时候,摆脱千丝万缕的经济、社会、人际的掣肘,勇敢的尊崇自己的内心正确。
毕竟人活一世,除了自己,没有人更会在意一颗螺丝钉了。
今天一碗齁人的鸡汤
欢迎关注“纭开见鹿”(MeetApril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