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别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使中国的父母过早的让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有的两三岁开始识字,背诗,弹琴,父母一旦看到成就,就满满的自豪。但殊不知,这样会 让孩子少了许多体验,感触的认知,从而 破坏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就这一条,已经写在德国的法律之中,可能是德国人在创造力,想象力方面吃了亏,对儿童的培养进行了特别的探索的结果吧,他们禁止对学龄前孩子进行知识教育。
孩子在各个时期都有各个阶段的培养方向。比如:德国的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首要是克己,不大声说话,不干扰别人。第二是手工,同龄人一起协作。第三,增加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 。再比如:性教育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可以从 屏蔽 ,到半屏蔽 ,到最后的开放,这个问题特别要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段来做出相应的引导方式,不可一味的武断处理。
如何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孩子?
主要从硬实力和当软实力来体现竞争力。当下,中国的父母普遍焦虑,硬实力主要来自遗传,孩子的弱点往往就是父母身上的弱点,所以要求孩子不做学 霸,要做优质生是最好选择。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应试能力)而言。简单的说软实力是交朋友的能力,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一件你最强最优的事来吸引别人,这叫补优。同时,可以在集体里与同伴相互理解对方,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所以鼓励孩子去坚持一项兴趣爱好,因为这项兴趣的背后,能带给孩子品质和品格上的优化!
较多父母对孩子在上名校能获得大的格局有期望,观点如何?
首先,没有哪种教育是谁的必须品,孩子上什么学校,主要是因材施教。1,名校只是对你前一阶段的总结。2,名校让你更容易尝到自 卑 。3,名校需要自己有较强的主动性,越是名校越需要孩子自己在各方面能动起来,否则挫败感更强。如果孩子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名校只能实得其反。
父母当孩子犯错误该怎么办?
有时适当让孩子在自己的错误中多呆些时间,有思考再到自省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在这个时刻可以做 慈 母,有时也要做严母。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父母有时宽容还是有时决不妥协,但都得出于爱。
父母的格局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父母的高度和宽广。可以带给孩子的视野和胸襟,为父母不可太局限,太功利。
让孩子明白我读书是为什么?放眼一看,名校需要的学生,主要从视野,品格,胸怀等等考量,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成绩倒只是人生金字塔中最底层的东西。你的价值在哪里?是否只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才做,孩子只为将来有好工作,挣大钱读书。还是立志做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发展有用的人。这一切都将因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