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成功都是要付出很多的,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现实中经常忘记这个道理,如果能记得一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这些事例,会对我们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以下引述两个吴军老师在专栏中提到的故事:
林肯总统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仅有三分钟,但他为此准备了三天,让这篇短短三分钟的演说成了名篇。
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是一个很会鼓动的人,但其实他并不擅长演说,他之所以每次演说的宣传效果特别好,是因为在下面做足了功课准备。戈培尔有个习惯,在准备演说前和演说后称体重,每次都会轻个几斤。
电影《国王的演讲》能够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克服自己的不足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电影讲述了英王乔治六世对公众演讲有严重的口吃,为了能够进行公众演讲,找“民间医生”莱纳尔·罗格克服自己口吃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面对一些人演讲或者解说的情况,记得我在大学毕业答辩的时候非常恐惧,那会儿PPT做得也不好,想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答辩,遇到很多卡壳的地方,自己非常难受。有这样的经历对电影中开头塑造的紧张感就能体会得更深一些。
国王经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其中有觉得不管用想放弃的时候,有慢慢摸索取得小进步的喜悦时刻,电影能够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其中的不易。
国王最终成功进行了自己二战的动员演讲。1944年乔治六世授予莱纳尔·罗格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事实是,对于普通人,任何非凡的成就都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以下故事引述于万维钢老师的专栏文章:
教育哲学家从来都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
波兹曼说,教育的目的,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这是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
……关键词是斗争。学习是一场斗争。这个知识你不懂,这个技能你不会,这个现实你改变不了,那你怎么办?你得斗争啊!你以为看个电视纪录片、看个科幻电影、听一段故事掉几滴眼泪就算斗争了吗?
之前有种想法,那些学习好的人,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是因为人家有天赋。不能说天赋不起作用,但就普通人而言,限制自己成就的不是天赋,而是勤奋程度,从努力程度而言,我们也是远远不及的。我们从没有经过人家那样“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到达拼天赋的地步。"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检视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都是非常投入于自己的工作的,那种努力也是我们感觉自己受不了的,非常枯燥的。
要想取得一些成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这样的斗争能力。除这样的理念之外,也要有一些方法论来辅助我们进步的更快。
针对自己的情况,反思如下:
首先,要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消耗方向。尽量少花时间在无关的事情上,在生活中做减法,减少做事数量,寻求单点突破。
其次,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在选择努力方向及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效率,选择高成长的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更快的方法。
其次,实践刻意练习。10000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都是大家熟悉的学习方法论,但真去实践会发现是另一回事儿。
最后,要注意让自己的所学是可叠加的。所学习的东西最好没有上限,可以努力一辈子,不能一直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要用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强一点的想法去做事。
学习的方法论可以有很多,但理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对目前阶段的我来说就是把学习视为“艰苦卓绝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