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一儿童节,和小伙伴一起去看了场不太儿童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虽然我们有着成年人的肉体,但是我们也有着还没长大的幼稚灵魂,以至于我的小伙伴看完这场话剧,觉得好烧脑啊哈哈哈哈~对于这部话剧,早有耳闻,被称为是爱情的圣经。可能是没get到这部圣经里的一些细节,没有很深入地去剖析一些内容吧,单从宏观上“你爱他,但我仍然死心塌地爱着你”的角度来讲,觉得男主的做法还蛮极端的。
马路爱着明明,马路虽知明明爱的不是自己,却依旧坚持不懈,沉迷在爱的自我陶醉里,为她写诗,“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我感动。爱情里最怕的,可能就是这种逃避现实的自我陶醉,自我感动吧。
为了明明能够看上自己,马路也曾试图去改变自己,去学电脑、学英语、学开车。虽说这种改变自己的做法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我看来,这种为了讨好对方而去刻意改变自己,出发点就是卑微的,因为努力的前提,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虽然“为爱而改变自我”,看上去好像很伟大很浪漫,但是这种“讨好式”改变自己,注定爱情里的不平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爱的有恃无恐。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觉得她现在之所以找不到男朋友,是因为当下的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要不断努力,当自己变得优秀了,就能找到男朋友了。这种想法其实我曾经也有过,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才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不过喝了加浓毒鸡汤的我现在觉得,不是的,并不是只有优秀得完美无瑕才值得被爱,因为被爱情笼罩着的人,也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
健康的爱情,不仅是爱上对方的过程,也是爱上自己的开始。所以呀,不要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提升自己,没有问题,但是出发点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让别人看上自己,而是,劳资乐意。调整频率,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与自己舒服地相处”之上,当自己和自己相处地舒服了,你的能量其实也会传递给周围了人,吸引到的另一半,也会是使你舒服的另一半。在我的价值观里,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另外,对于“你爱他,我是不是还要死心塌地爱着你”的问题,作为一名五迷,陈信宏给我的价值观是:如果你的快乐不再是为我,也许,放手才是拥有。追求爱,是每个人的权力,遇上喜欢的人,当然要大胆去追呀,但是如果明知对方的爱不可得,还那么偏执地追求,其实还蛮吓人的。努力过,如若你的心还是不属于我,那我就在远方看着你,默默地祝你幸福,但我也要离去,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柔。还你自由,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愿你我,找到那个你爱并且爱着你的人,我不离开你,你也不离开我,彼此陪伴但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