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瑜先生简介:
陈宝瑜,山东莱州人,1935年12月出生,教授。1961-1983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师,兼水工结构教研室党支部书记,1969年之后一段时期任系党委副书记。1969-197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对清华大学的指示,带领清华水利系50余名教师,参加三门峡工程改建设计和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调研,获得了周总理的鼓励,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表扬。1982年起,他投身民办教育,是1984年创立的全国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院校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改名为北京城市学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在学校工作的30多年里,他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影响中国的500位杰出专家”等,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砥砺前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大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 是1990年按照“三个合力共同体理念” 建立起来的。建立后十多年,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取得新成绩、结出新硕果。什么是“三个合力共同体理念”?就是事业共同体、友谊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三个理念合在一起,就称为“三个合力共同体理念”。对此,可作如下一些说眀。
培训中心起始时的专职人员只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李瑾同志1人,我只是兼管,把我算半个人,那也就是一个半人。其他人全部是招聘的社会人员,其中大多数是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由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这个集体滚动发展,随着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滚越大,后来发展到了约200人(其中在编人员增加到4个人)。这其中有5位退役的解放军大校、8位大、中学校退休的校(院)长和十多位教授级职称的退休教师,先后来工作。组成人员的单体素质都比较高,但是毕竟大家大多数人已经退休了,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互不相识。靠什么力量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呢?,我想到俄国哲学家赫尔岑说过:“抱着一棵正直的心,专心致志于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完成许多的事业。专心致志于事业的人,才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他一定会完成许多事业”。 于是我就想到要建立合力共同体理念问题,让参于到我们这个新集体中来的毎一个人,首先要明确,我们是为建一个事业共同体而来。参于到这个集体中来,是要干一件“为学生引路、为家庭解忧、利国利民的高尚事业的”。所以我们把这个集体称之为“事业共同体”,也就是“第一共同体”。
为了一个共同的正义的事业大家走在一起来,我们又提倡在共同事业中大家要建立友情,“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在人与人之间要建立最诊贵的战斗友谊。在共事业的道路上,同志间坦诚相待,相互帮助,共分忧患,共享欢乐。除家庭之外,从青年到老年,我想人人都需要这种宽厚豁达的友谊。友谊产生力量。所以我们的集体也是友谊共同体。一些老同志在离开“海培”集体的时候是那么流连忘返,这是一个感人的写照,这是一个快快乐乐的“友谊共同体”。
我们的集体,不但是大家的事业共同体和友谊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我们的共同事业办好了,大家就会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我们的共同事业办糟了,大家的经济利益也降低。因为我们的收入多少只能靠大家一起挣,我们每人的收入多少,靠我们这个集体的自强、自立,同时根据“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把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公平公正地落到实处。这就是利益共同体。
事业共同体,友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理念融合在我们集体大家庭中,就成为我们培训中心创业做事的共同理念。这是我们这个集体的灵魂。落实在大家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中,就构成为一个强大合力,转化为事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一个新组建的以退休老年人为骨于、变动性比较大的创业集体,从实际出发,重视集体建设,以三个合力共同体理念建设为抓手,较快地建成了一个“以老带青、携手做事、优势互补、善于创业”的战斗集体。许多老同志乐于说“再度夕阳红”,青年人没经验,有老同志指点,成长也较快。
海大培训中心的建立,以探索规范化的高自考助学教育新模式为已任。就是依靠这样一个集体,培训中心从零起步,经过10多年,就滚动发展成为一个全日制住宿式的万人民办助学教育机构,培养了毕业生近5万人,取得了客观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她先后被海淀区教委评定为海淀区第一个“两好一高助学机构”;被北京市考试院评为“北京市优秀助学机构”; 被教育部考试中心确定为全国助学深化改革的示范校。
至今我深深地情系着这个难忘的创业集体,也深情地感激这个集体的每一位老朋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