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先从这几个字来解释一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词的概念的,只有字的概念,所以从说文解字开始,先说说这几个字的基本含义。
为,行,做事
人,象形字。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之,是连接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关于
道,1.指法则、规律。2.从首,首为头也,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
综合上述,“为人之道”的字面意思就是做人的法则和规律。那么什么是为人之“道”呢?这个道既然是法则和规律,到底怎么做呢?
《大学》第一篇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凡事都有自身规律和秩序,也就是本份。做人也要守做人的本份,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子女、夫妇、父母、君臣(职员)、朋友、社会人。无论什么身份都有他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本份。
这些本份体现在哪儿呢?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的生活琐事上。例如作为子女,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尽到子女的本份。《论语.里仁》篇讲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弟子规》中也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病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为人之道”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做好每一个自己,尽到每一份责任和义务,不以经济价值交换为标准的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