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由叶澜教授等撰写,创作于 21 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时期,针对教师 “工具人” 定位及职业认同危机,聚焦教师如何 “育己”,力求实现 “育人” 与 “育己” 统一。全书分导语、教师德性论、审美论、发展论与结语。德性论强调教师德性是内在精神品质,含教师善、公正、责任感;审美论从现象、领域、形态探讨职业美;发展论提出 “自我更新” 取向的专业发展理论。该书突破教师工具化认知,启示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职业审美,学校构建支持环境,研究者加强实证与实践研究,以构建主体共生的教育生态。
《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是一部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由叶澜教授等学者撰写,创作于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该书通过哲学思辨、历史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新世纪教师角色的重构路径,揭示了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本质特征。教育实践中,教师常被视为执行教育指令的“工具人”,其主体意识、内在价值与生命体验长期被忽视。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因经济浪潮冲击出现的“跳槽”与“涌入”现象,暴露出职业认同危机。在此背景下,该书将研究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正如书中所讲,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唯有重新认识教师作为“真实创造者”的主体地位,才能破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层困境,实现“育人”与“育己”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