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
第一次看白岩松的书是几年前的一本《白说》。
白岩松,一位央视主持人,书里汇集了他十五年来在不同场合的讲座,他以一个新闻人独特的视角,用朴实的语言、平等自由的态度,来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和正义且善良的价值观,书中涉及教育、阅读、人生、时政等多个主题,在充满温暖和睿智文字中感悟人生,得到启发,受益良多。
后来几年,白岩松又陆续出版了几本随笔集,也是一如既往的直入人心。
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为生活中迷茫的人们指引方向,这就是“言说”的巨大力量。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透过人性的复杂,直击生活的本质,是他文字的魅力所在。
白岩松:有的书当你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不要因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需要厌恶的只是那些真正水准很低的书。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有些好书读得太早了,在还没能理解时就遇见了,虽然读过了,也只是看了皮毛而已,并未领会其中的精华,随着时间推移,只记得一二,八九都交给岁月了,跟没读过没什么差别。如果以为小时候看过,就算自己读过了,那就真的是错过了一本好书。
好书宜温故而知新,如多年以后的旧地重游,随着成长和经历不同,每读一遍都有新的领悟和感受,这才算是真正的读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貌似在路过别人的全世界,其实是在书中看别人的故事、心路历程,和自己对话,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最终读到的都是自己。
白岩松:让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往往是自己的欲望。
物欲横流的时代,多少人忍受不了外界的诱惑,追名逐利,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失去理智,自毁前途,沦为阶下囚。其实毁掉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贪婪、无止境的欲望。
做人,要心存敬畏,要有理智,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目光长远,格局放大,不要被眼前的诱惑一叶障目,看不到家庭、亲情、生活,被欲望的枷锁桎梏,只会把人拖入无底深渊,惶惶不可终日,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繁华终归会落尽,生命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学会放下,减少私欲,减轻心灵的负累,保持一颗平常心,给自己多一些轻松和快乐。
白岩松:怀着好奇心看待每一次失败,试着弄明白,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提醒自己,要开启某种更好的人生?成败与否,不在当下,往往需要历史的追认。
人的一生,终究是一个醒悟的过程。失败不是件坏事,因为失败,我们才会停下来,反躬自省,审视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增长智慧、及时调整人生的方向。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是为了给你打开一扇窗,不要因为眼前的失败郁郁寡欢,静下心来,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在给你机会改变,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命运也从来都是峰回路转,一切留待时间来印证。
成功一定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曾说:
当下的时代,平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学会接受平淡这一生活现实,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靠。
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万事尽头,一切终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