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生是从来不说清楚的,所以我们一直误会了孔子说的话。
我们从小学《论语》都学过这么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孔子就不讲了,什么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过去的理解是,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
如果真是这个意思,那你太小看孔子了,那孔子不是整本《论语》都在讲废话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这个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看人。
下面我来讲一个曲阜孔子老家流传的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各位听听看就好了。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外面扫地,来个客人就问他,你是谁?
学生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那客人很高兴,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个问题。
学生说可以啊,心里想着,你大概出什么奇怪的问题。
那客人说,一年到底有几季?
学生心里想这个还用问吗?四季,春夏秋冬四季。
那客人摇头说不对啊,一年只有三季。
学生说,你搞错了,四季。
客人坚持说是三季。
最后两个人约定,说如果是四季,我向你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你向我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想,这下我稳定赢了吧,就这么定。
这个时候正巧孔子从里面出来,学生很高兴,就问,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子看了一眼那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当时就傻了,又不敢问。那客人说,磕头磕头。他就乖乖地磕三个头,那客人走了以后,学生就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三季?
孔子说,你没有看到那个来的人全身都是绿的。他是什么,他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它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什么冬季,那你跟他讲死了都没用,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我们要吵到今天晚上,三季,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觉得都非常管用,我反正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就很开心。
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然后和他正得面红耳赤。但是结果是什么用都没有,有些人你真的是和他讲不清楚。
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一想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
只要我们能运用到生活当中,遇到不讲理的人不生气,可以多活十年。
后来我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 :“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那有人问了,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
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啊,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你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呢?我们都搞错了,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这个是随机应变。
前段时间电视剧《欢乐颂》在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看,世界上各个种族、宗教为了一个真理,一个政治正确性,时时发生冲动,争论来争论去,最后打来打去,永无休止。但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很团结啊,世界上只有中国没有种族主义,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持有什么观点,都能和平相处,你明白这里面的道道了吗?
中国文化是活的,是变通的,是会求同存异的,是会看人看情况的。绝对不能死的学。
《易经》里就有“变易”这个词。
你看我们古代的钱币,是外圆内方。什么意思?它告诉你做人要圆通,圆通不是耍滑头,是为了让你能够走得通,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你看汽车的轮子不也是圆的吗?如果轮子是方的,它能走吗?人也是,太方正走不通啊,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但是你看钱币的里边是方的,这又是什么意思?你的内心永远要有原则,底线,要有良知,要守住这个“道”,老人常说,做人做事要行得正,对得起天地良心,否则天理难容,就是这个道理。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人活下来了。
正是因为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智慧,给我们注入的这种民族性格,才让我们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面临过那么多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最终依然活下来,生生不息。
今天先聊到这里,也是想与大家探讨一下。让我们一起找回我们失去的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