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体会,第321页最后一自然段,本书把埃里克森的人生8段论和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结合起来了。埃里克森认为每一个人格阶段不仅仅和不同身体感觉相联系,同时也和不同的社会任务有关。因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发展观只适合不同身体感觉相联系。埃里克森在他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社会任务。
此外,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冲突不仅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这些冲突都是发生在无意识层面的。埃里克森认为还有很多意识层面的冲突,他总结了这些冲突,从而创造出了人生八段论。
打个比喻,人生八段论就好像我们打游戏,每一关必须得过,过不了就永远停在那一关反复打,直到打过那一关为止。
根据埃里克森自身的经历,他提出了青春期最重要的就是,青春期要获得自我同一性。
第2个体会,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的不同:一是新精神分析,不像弗洛伊德那样重视性,他们普遍的把这个解读为一种指向生命和创造的动机。
二是新精神分析更加注重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一仆三主,即自我是本我,超我和现实的仆人。但是新精神分析更加认为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是仆人是主人,也就是说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在荣格和阿德勒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三是新精神分析更注重人际关系。弗洛伊德注重孩子的童年与其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而新新精神分析注重人与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客体关系学家坚持个体毕生都在不断重演某种关键的关系模式。
我的理解: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是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比如依恋中的心理治疗这本书,指出了0~1岁形成的依恋模式,对长大以后的人际关系关系影响巨大,如果没有觉察,就是重复0~1岁的依恋模式。这本书基本上就把新精神分析和经典精神分析,全部就囊括在内了,把新旧精神分析的理论整合了。
第3个体会关于荣格,326页,如果把个体分为内倾,外倾。他还把人的思维方式分成了4种基本思维方式,分别是理性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书中没有说的是,如果把内外倾和这4种基本思维方式以合并就可以把人分为8类。
第4个体会关于霍妮。第三百二十七页,霍妮强调成人行为通常是为了克服童年时期产生的基本焦虑。但书中没有说这个基本焦虑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个基本焦虑,是因为父母照顾孩子不周产生的,父母对孩子有基本敌意。书中说基本焦虑是: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变得孤独和无助的恐惧。
我的理解,霍妮的这个理论又和依恋中的心理治疗整合起来了。可见给孩子一个安全依恋是多么的重要。
第5个体会,关于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很看重对人际关系的分析,它的一个关键点是我们只能通过我们头脑中的意象才能和其他人联系起来,并且这些意象不一定符合事情。客体关系都包含4个主题。第1个主题是所有的关系都有满意和受挫或者开心和痛苦这样的元素组成。第2个主题是爱恨交织,所有的爱都会不可避免的混杂着挫折和憎恨。第3个主题是你所爱的那部分客体和整个人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你所爱的那个人,他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从欣赏这个人的某些表面特质,向他们看着一个完整的人,居然是艰巨且很少能实现的壮举。第4个主题是婴儿的练习,意识的这些矛盾会变得焦虑不安。
为了克服这些冲突和焦虑,人们产生了虚假自我,就是带着面具来维系人际关系,也就是一些可爱的孩子,带着虚伪的面具,牺牲自己的身心,不顾一切的取悦他们忧虑的母亲。
而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小化虚假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异。在经典的弗洛伊德裂痕中是帮助理性资源在非理性防御时发生作用,其目的在于使病人看到生命中重要的才能究竟是怎样的而不是他们希望的那样。也就是接纳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包括美丑善恶。
这个用NLP理论里面,有一个接受父母法,接纳自己法,命运交还法,和社会投射法。用这4种练习就可以达到以上的目的。
第6个体会,关于检验精神分析假说,第335页。文中说大量的研究证明并支持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在336页第二自然段,我找到了我喜欢的东西,解决了我的疑问:被弗洛伊德称为宣泄的过程,包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已经被证实是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帮助的。这就太好了。
第7个体会,关于依恋。在338页最后一自然段,通过这三个问答,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是什么类型。但是这本书有点过时,没有说混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