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问禅师:“师父,我什么时候能够开悟?”
禅师答:“十五年。”
小和尚又问:“要十五年吗?假如我刻苦练习,什么时候可以开悟呢?”
禅师说:“需要三十年。”
小和尚十分不解,便又问:“假设我日夜兼劳,一心修禅,又需要多久可以开悟呢?”
禅师说:“如果是这样,你将永远都不会开悟。”
小和尚惊讶问:“这是为何?”
禅师说:“你单方面关注修禅结果,又怎么有时间自我检视呢?”
当人们过于注重结果,他们的步调便会被打乱,急忙赶路的行程里,接触地表的双脚,就会减轻力度。因此生活便不再踏实,从而影响生活、成功的质量。所以,禅师才劝诫小和尚,做事不可冒进急躁,改掉急躁,沉下心来,搞清楚自己的内心,搞清楚自己所想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各种的压力,全部是自己给自己找的;生命中各种的痛苦,都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
《道德经》:“安以动之,徐生。”我将它分为,“安”,“动”,“生”这三个阶段。我们大部分是急功近利的,而且没有耐心,我们为了“生”,便“动”,“动”,“动”。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这样并不能带来我们所想要效果,先“安”。《大学》说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都嘲笑揠苗助长的那个人,然而我们却都是新世纪的“揠苗者”,只是“揠”的“苗”不同罢了,其实这一点都不好笑。
“动之徐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暴不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顺其自然。顺着他的规律,该等待就等待,切勿毛躁。
有人说,社会上,几乎人人都是分秒必争,忙碌紧张,在拼命玩命。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了什么。毫无目的的急躁妄动,《道德经》有言曰:“不知常,妄,妄作,凶。”都凶了,你还不注意吗?当然,这里指不知常,知常,便不作妄,不妄动,自然化凶为吉。所以先把心稳定下来吧,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再稳扎稳打,步履坚实,相信自己,自然会有所成就。
《道德经》:“少则得,多则惑”。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这是人生的智慧。举个例子:当你学习一件事情时,接受一件事和接受一百件事是不同的,在单位时间内。一件事你足够深入了解,而一百件你甚至都无法全部看完。这是少得多惑。
传闻曾国藩少年时夜晚读书,正巧有小偷在梁上,等曾国藩睡着了再偷窃。万万没想到,这文章来回反复的诵读,就是背不下来。最终,小偷跳下房梁,怒不可遏的将文章给曾国藩背了一遍,并且嘲讽道:你还是不要读书了。曾国藩是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积累到量变,后面便是水到渠成。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又中了举人;再四年,考中进士。
那些有小聪明的人总是不愿下苦工,想找捷径,绕开困难,基础羸弱,平庸一生。有些看起来慢的方法,却是最快,因为它扎实、不留遗弊。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有一种植物,它生长在沙漠中,生命力及其顽强,它的根,长达50多米,然而在地表上,则不过三五尺。我们都知道苍天大树,而要长那么大,它的根根本就不是人们所能想象的。换成人来说,他的成就,基本上是他付出努力的十分之一,其中包含了他所承受的压力,甚至是后代所要承受的压力。如此,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公平的了。
去稳下心神,坚持做事,慎终若始,恒无败事。
皇氏三坟,布道天下,虽千夫指,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