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久了,已经忘了第一次使用写作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为了宣泄俗尘的压力,或许是为了排遣精神的余力。都有吧,毕竟谁的生活又是风平浪静,谁不是在人间沉浮的荇草呢?
平日里总想写点什么,但总是无从下笔。毕业后,我的电脑里干干净净,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但对我而言满是精华,那是我从心底里挖出的稠情,从工作生涯中炼出的生存经验,从纷扰的人海里“钩沉”的为人之理……。每次写作完成,心里无比畅快,微博渐渐成了我表达内心世界的“树洞”,快与不快,尽可写之,总有人回应,这个世界,你并不孤独。
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如洪水猛兽,也不知是因为什么,胸口沉如磐石,难寻自在。打开微博,浏览一二,失落感猛然袭来,毫无防备——是分别。孩子们在考场奋笔疾书,落笔后,便是毕业,便是奔向天涯海角,再难相见。往事不能回首,愈回首愈是浓烈。无奈,那就宣泄出来:未来可期,未来总会再见,再见于江湖。而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我曾把简书推荐给了学生们,有不少同学现在还在使用。年轻人总有用不完的活力,“放肆”地在简书里释放自己的第二种人格,我也是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自己的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学习的工具,父母理解不了他们的心理世界,只是一味地把升学的压力积压在他们肩头。其实,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能够说一句,哪怕是一次,能够帮助他们卸掉负重的话。人,总是在某方面极度缺乏时,一星半点的馈赠就足以系念于心。学生于我,其实是一样的,我曾在职场沉浮,而他们在学海经历风波,可我们都有一个共性——都能够在简书里找到片刻的宁静。适当的时候,找个避风港逃避一下,也无伤大雅,谁又能一直刚强,坚不可摧的是圣人,而我们,大概都不是圣人。
一直以来我都害怕展露自己的内心,不善表达的人,书写是绝佳的替代方式。既表露了自我,又不用那么直接。就像这次分别,当着学生的面我是说不出来的。课堂上奔放,生活中含蓄,简书里更加真实。真实到你可以看到我的心中所想,人生沉浮。所以——就这样吧,人生因跌宕而有趣,简书因人生而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