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一曲《送别》,悠悠百年,传唱至今。
这首歌的作者,正是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出身于富商家庭,少年便以才华横溢,音乐、戏剧、美术等无一不精。
可谁能想到,他在中年时毅然舍弃一身荣华,遁入空门。
从锦衣玉食到粗衣布履,从繁华到清寂,他甘之如饴,宛如脱胎换骨。
弘一法师曾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短短几句话,说透了人生的道理。
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纠纷也好,得失也罢,甚至生死。
放下的人,轻松自在;而放不下的人,只能背负沉重的包袱,苦苦挣扎一生。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常常被生活的琐事所困?
为了一句无心的话生气,为了一点小得失耿耿于怀。
越纠结,日子就越难过。
说到底,还是“执念”在作祟。
学会放下,内心才能真正宁静。
心静了,才能“万般自在”。
01.少一点执着,别让自己一直焦头烂额
古人说得好:“恬静养神,弗役于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内心真正平静了,才能不被外界牵着鼻子走。
前几天去朋友家串门,朋友的妈妈是个出了名的养生达人。
每次见她,总能听她滔滔不绝地讲各种养生知识。
今天要吃多少蔬菜才能营养均衡,明天要运动多长时间才能控制血压……
“只有这样,才能不得病!”她严肃地说。
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可总感觉有什么不对。
她每天从早到晚忙着研究各种“养生经”,生怕自己有一点点差池。
这顿饭是不是吃多了油?今天的运动时间够不够?
朋友说她有时候,就连半夜睡不着,也会忍不住开始翻手机查“失眠对健康的影响”。
这样一来,她却好像越来越焦虑了。
家里人对她的做法稍微说一句玩笑话,她就忍不住生气发火。
一边追求养生,一边却被焦虑困住。
结果,不仅没养好身体,也没养好心。
其实说到底,这种“执着”才是健康最大的敌人。
弘一法师的故事,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他曾在宁波七塔寺住过一段时间,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
床铺又破又挤,还常常有臭虫出没。
朋友夏丐尊很担心他,曾写信问他住得是否习惯。
他笑着答:“很好,臭虫不多,只有两三只,主人待我也很客气。”
这话乍一听有点好笑,可仔细想想却让人感慨。
为何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弘一法师还能怡然自得?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心无执着,不为外物所扰。
而正因如此,他的内心始终平静从容。
反观我们自己,过度执着,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生不满,焦躁不安。
早晨上班堵车了,就能心情不爽一上午。
听到同事无心的一句话,满脑子都是“我哪得罪他了”。
古人说“恬静养神,弗役于物”。
恬淡,是一种从容的智慧,是不被琐碎的烦恼所困的豁达。
养生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学会放下,才是关键。
不妨在生活中,多问问自己:“这些真的重要吗?得到了这些,真的能让我高兴吗?”
答案往往比想象中的简单。
放下执念,减少对外界的过度依赖。
心安了,生活自然变得简单而美好了。
02.
不贪不求,反而能活得自在充实
弘一法师曾讲过一个老书法家的故事,很有意思。
这位老书法家说起自己练书法的缘由时,曾坦言:人的手,总是想抓着点什么的。
看到女人的腰,就想搂一把。
看到钱,想抓一把放自己兜里。
看到官印,更想占为己有。
他继续说,但我知道,这些东西会让我失去理智,甚至可能害了自己。
于是,他就每天拿起毛笔练字,把手和心都放在笔墨上。
时间长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欲望慢慢消散了,心境也随之平和下来。
这让我想起《基督山伯爵》里的一句话:
“上帝给了人有限的力量,却给了人无限的欲望。”
人有欲望,这本是天性。
欲望本身也并不恐怖。
它需要我们设个“限高杆”。
就像老书法家那样,用一件健康、专注的事情替代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
我有个远房舅舅,退休之后,一开始特别不习惯。
每天无所事事,心里烦得不行,每天变着法地跟他儿子吵架。
后来,他跟公园里的其他人学起了“地书”,就是用一根大毛笔,蘸上水在公园的地板上写字。
每天早晨,他都提着小水桶,拿着大毛笔,在公园的地板上“挥毫泼墨”,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的他,整个人都精神了,整天乐呵呵的,生活也变得充实又有趣。
生活竟可以如此轻松而美好。
03.慢下来,心静了,生活也就安稳了
现在很多人做事总是急着求成,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遇到困难,又特别容易放弃,这其实就是浮躁在作祟。
《了凡四训》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一个秀才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可是科考却没有名次。
他满心不服,四处跟别人抱怨:“考官眼睛瞎了,这么好的文章都看不出来!”
旁边的有个道士听见了,微微一笑,随口回了一句:“那你的文章肯定也不怎么样。”
秀才一下子就急了:“你又没看过我的文章,凭什么这么说?”
道士摇了摇头,平静地说:“看你这心浮气躁的样子,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呢?”
听到这句话,秀才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他沉下心来认真读书,最终考上了进士。
弘一法师曾言:“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睱治事?”
浮躁是许多人通病,特别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
一个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急着要结果,得不到就又急又闹。
殊不知,很多时候,老天安排的,比你自己选的更好、更周到。
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像流水遇到阻碍时,或绕行,或积蓄力量漫溢而过。
不急不躁,顺其自然,慢慢向前。
慢下来,心静了,生活自然就安稳了。
写在最后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背得越多,走得越累。
人这一生,要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和欲望。
弘一法师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心静的人,才是真的强者。
只有放下外界的纷扰,才能从容应对生活的起起落落。
现实里,我们却常常为了那些没必要的事儿弄得筋疲力尽,甚至常常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放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年底了,愿我们在这忙碌的日子里,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好好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