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二战左右军事步入现代化,步兵队列中的旗手才变为鸡肋而消亡。而在这之前的几千年战争史中,无论古今中外,军队队列都离不开旗手这个特殊角色。现在的人看着影视剧,有时候难免开脑洞,觉得队列里的那个旗手好废啊,毫无攻击力不说还像一个活靶子一样举着大旗,好像在说:“快来打我!”实际上,旗手的意义是很大的: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后排的兵无法得知前排的战况,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两方的旗子。假若A方的旗子倒了而B方的旗子仍然坚挺,那么B方的士兵就会勇气大增,敢于向前冲。A方的士兵则会陷入混乱,认为自己前排的士兵已然溃败,后排士兵出于自保心理很容易丢盔卸甲往后跑;一旦撤退成了大的态势,再多的兵也不够,参见淝水之战。
这里继续引申一下,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面旗子。旗子不倒,希望就在,小小的军队也能打出一片天下;旗子倒了,那边是一片渺茫,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尖兵突前,叫做有朝气,这样的队伍才有前途;破破烂烂的散兵游勇顶前面,是混日子的土匪,或没落的军阀,叫做暮气沉重,这样的队伍毫无希望。